3月20日晚,西安市政府再次召開發(fā)布會,公布西安地鐵三號線電纜抽檢結果和相關問題調查進展:送檢的電纜樣本均不合格,將盡快全部更換。發(fā)布會上,西安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呂健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道歉,并愿為此承擔責任。承諾爭取用最短時間,對問題電纜全部更換。
員工發(fā)帖,踢爆貓膩;官方查究,真相落地。盡管專家表示問題電纜“并不影響正常運行”,但,“五個抽檢樣品都不合格”的詭譎現(xiàn)實,還是讓公眾惶惑、憤懣、糾結。
說惶惑,是因為抽檢不合格率達百分百的現(xiàn)狀,竟然發(fā)生在人命關天的公共安全領域,且還是日流量34萬人次的“最美地鐵”里。說憤懣,是因為奧凱電纜公司負責人曾表示,西安地鐵三號線電纜項目是該公司第一單生意。第一單生意就敢如此李代桃僵,誰給的“熊心豹子膽”?說糾結,是因為官方的安全定論固然安撫人心,但按照墨菲定律,小隱患真的可以完全忽略不計?如果地鐵建設的監(jiān)管部門總是靠“網友曝”來漲知識,還會不會有其他領域上演類似的偷梁換柱大戲?
更讓人擔心的是:要不是身為局內人的網友出來吼一嗓子,要不是《西安地鐵你們還敢坐嗎》的網文攪動輿論,這雷厲風行的答案,還會來得這么迅速及時?
細究下去,諸多不合理之處,可能比問題線纜更耐人尋味:比如公開報道稱,經西安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調查,2015年10月12日至11月17日期間,質監(jiān)局執(zhí)法人員根據群眾匿名舉報,先后四次赴地鐵三號線工地進行執(zhí)法檢查,共抽檢6個批次的電纜,其中三次檢查結果為產品質量不合格,一次為偽造檢驗報告。又是不合格、又是偽造報告,這么一家劣跡斑斑的企業(yè),既不是資深大佬、又不是性價比之王,憑什么被三號線“獨寵”?施工期間已然問題昭昭,監(jiān)理與監(jiān)督方竟然毫無“脾氣”?正如網友追問的:已經有了匿名舉報、已經有了作奸證據,還愣是讓這樣的線纜鋪滿相關線路,這背后的“偏執(zhí)”究竟是什么道理?
一切不合理之處,必有最淺顯的邏輯。
在重大工程上如此上下其手,在人命安全上如此套路繁復,且不說風險隱患,掏錢的地方財政情何以堪?當然,地方部門已經有了誠懇的態(tài)度,歉意有了、行動有了,最關鍵的,恐怕還有后續(xù)的三步要走:一是趕緊趁著這陣風拉網式排查,將安全的底牌晾曬在公監(jiān)督之下;二是以“零容忍”的姿態(tài)將涉事企業(yè)拉入黑名單,對于造成的損失要祭出對等的罰單。更重要的,是順藤摸瓜,將事件鏈條上的一切傳聞與真相條分縷析,厘清責任清單,梳理嫌疑程序,把教訓化為制度健全之火,將歉意促為剛性構建之力。
一條開往春天的地鐵,最重要的是安全。西安地鐵三號線問題電纜事件,亦給規(guī)劃中的更多“地鐵城市”在建設管理上重重提了個醒,同時,管理部門也應切實負起責任來,人命關天,馬虎不得。
(責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