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22日,里約奧運閉幕。中國代表團只獲得26塊金牌,比倫敦奧運會少了12塊,獎牌榜第二的位置,也被英國超越。
要論成績,這是相當嚴重的滑坡,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見媒體表示痛心疾首的。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女排決賽前,就為本屆奧運會做了總結。他用了“基本完成任務”這樣的說法,表明體育管理部門的高層并不是特別滿意。
傅園慧的銅牌和“洪荒之力”一起出現(xiàn)在體育局長的總結中,打入決賽的女排提前獲得了表揚。種種跡象表明,即使是國家體育總局,也已經(jīng)認識到“唯金牌論”的弊端。對中國人來說,里約奧運會最大的成績,就是我們沒那么在乎成績了。女排決賽收視率超過春晚,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傳播現(xiàn)象。僅僅從市場的角度,在舉國歡呼(央視主持人則大喊萬歲)之后,人們應該從女排那里學到更多。在對郎平頂禮膜拜之后,應該好好讀一讀郎平說過的話。
女排比賽后,郎平先后接受了央視、新華社的訪談。在這兩次訪談中,郎平都談到了中國女排真正的現(xiàn)實?!拔蚁M覀儑夷苡懈嗟哪贻p人喜歡排球,希望有更多人去參與排球”。女排決賽收視率可以超過70%,而女排聯(lián)賽的直播,則幾乎沒有觀眾。郎平呼吁更多人能夠愛上女排,比如大學生排球聯(lián)賽,能得到更廣泛的普及。如果有一天,大學里能涌現(xiàn)成批的女排明星,中國女排才能擺脫“高峰-低估-高峰”這樣的循環(huán)。
郎平的呼吁完全是從她自己的痛感出發(fā)的。2013年她接手的女排,就屬于這個周期的最低谷,隊伍爛到?jīng)]人愿意接手。郎平提出提拔朱婷時,教練班子甚至都沒聽說這個人。郎平自己是率領恒大女排打比賽時,發(fā)現(xiàn)朱婷的潛力的。如果沒有郎平與朱婷的偶遇,就沒有后來的朱婷,也就沒有今天的女排。楊方旭、袁心玥這一批年輕隊員的遭遇都類似,當郎平?jīng)Q定提拔她們的時候,教練團隊都是莫名驚詫。
郎平遇到的問題,可以說是典型的中國奧運綜合癥。舉國體制那種自上而下的選材方式,具備相當大的偶然性。中國體育的選材,堅持的是所謂的客觀標準,比如,籃球和排球,身高是第一位的,體校的老師就到處找那些長勢喜人的孩子。體操則是去搜尋那些發(fā)育慢柔韌性好的,至于長跑,標準一度是“能吃苦”。
有媒體對朱婷的早年經(jīng)歷進行了了解,發(fā)現(xiàn)這個河南農(nóng)村的女孩,讀初一的時候,父母都建議她到外地打工。她堅持上學,因為身高特別突出被推薦到周口市體校——在此之前,朱婷基本沒有接觸過排球。這種選材方式,最大問題就是興趣。很多運動員的興趣,都是進體校后才培養(yǎng)的。這種人為規(guī)訓出的興趣,也特別容易消散,郎平當年的隊友,拿了冠軍就退役當官了,就是很好的證明。
很多人抓住朱婷農(nóng)村苦孩子的出身,認為體育多到農(nóng)村選那些能吃苦的,這其實是開歷史的倒車。能吃苦的孩子很多,如果沒有排球的普及,朱婷卻可能只有一個,而且還很有可能錯過。如果排球能夠得到普及,在各種規(guī)格的俱樂部中,就會有一批批的朱婷冒出來。這就是郎平反復呼吁推廣女排的苦心所在,我們也可以把此理解為她的奧運會總結。
郎平特別注意從女排聯(lián)賽中去發(fā)掘未來之星,朱婷打出來后,她親自給她聯(lián)系土耳其俱樂部,讓她去歐洲聯(lián)賽打球,那里有最激烈最好的聯(lián)賽。中國女排最成功地方,并不在于什么“女排精神”,而在于郎平所發(fā)現(xiàn)的秘密:找出那些真正喜歡打球的孩子?;蛟S,只有30年如一日喜歡排球的郎平,才能憑借直覺找到自己的同類。在女排比賽中,女排姑娘燦爛的笑容和成績一樣感染人,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是裝不出來的。
有媒體用“沒被欺負過的臉”來形容女排姑娘的笑容,其實不但是女排,整個中國代表團在里約所展現(xiàn)出的最好一面,就是這種陽光、個性的面龐。網(wǎng)友們對各種“表情包”津津樂道,其實把握住了中國體育未來發(fā)展的趨勢。里約奧運會為中國展現(xiàn)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東西,相比于2008年的北京,雖然金牌少了很多,但是中國體育卻有了實實在在的進步。
中國體育的未來,就在城市,在市民,在學校。如果越來越多的人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如果中國城市的游泳池和運動場越來越多,獎牌榜上趕來的英國,以及身后虎視眈眈的日本,都沒什么可怕的。
(責任編輯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