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九二一七月間,
一大上海啟新篇。
暗探發(fā)現(xiàn)及時轉,
南湖紅船開航線。
(二)
一九二七八月間,
南昌起義拿槍桿。
八七會議漢口現(xiàn),
糾正右傾朝前趕。
(三)
一九二七九月間,
秋收起義湘贛邊。
武裝斗爭是經(jīng)驗,
槍桿里面出政權。
(四)
羅霄山前紅旗展,
井岡星火起燎原。
土地革命積極現(xiàn),
好男當兵上前線。
(五)
一九三四十月間,
紅軍被迫去轉戰(zhàn)。
遵義會議轉折點,
帥掌航船走向前,
撐過激流涉險灘。
(六)
四渡赤水戰(zhàn)老蔣,
千里險關向前闖。
南下北上難較量,
舉旗抗日是方向。
(七)
萬里長征萬里遙,
上有飛機下有炮。
翻山越嶺渾不怕,
紅軍個個稱英豪。
(八)
延安奮斗十三年,
艱苦倍至絕空前。
一心聚力驅虎豹,
中流砥柱挽狂瀾。
(九)
實事求是作路線,
自力更生克困難。
獨立自主搞統(tǒng)戰(zhàn),
埋頭苦干不空談,
整頓作風強黨建。
(十)
戰(zhàn)略戰(zhàn)術是關鍵,
游擊地道持久戰(zhàn)。
發(fā)動群眾上前線,
三萬變成三百萬,
銅墻鐵壁力量顯。
(十一)
堅壁清野堡壘堅,
眾志成城滅狼煙。
日寇晝夜心膽寒,
兵民結合勝日頑,
獨立一柱可擎天。
(十二)
一九四五八月間,
抗日勝利全民歡,
蔣美謀劃便宜沾。
調兵遣將未搞完,
三邀主席重慶談。
(十三)
主席飛渝去和談,
氣宇軒昂刮目看。
一首詩詞神州傳,
青史留名寫巨篇,
勝過雄兵一百萬。
(十四)
和談破裂重點戰(zhàn),
宗南大軍占延安。
轉戰(zhàn)陜北一年間,
二萬打敗二十萬。
(十五)
重點進攻蔣軍慘,
一九四八四月間,
西北大軍收延安。
一九四八五月間,
主席到達平山縣。
(十六)
運籌帷幄小山間,
電報發(fā)往各戰(zhàn)點。
三大戰(zhàn)役依次現(xiàn),
勝利捷報頻頻傳。
(十七)
三大戰(zhàn)役形勢轉,
渡江一戰(zhàn)蔣軍完。
乘勝追擊到海南,
介石無奈據(jù)臺灣。
(十八)
一九四九十月間,
中國人民站立端。
五星紅旗迎風展,
神州舉國萬民歡。
(十九)
一九五零十月間,
無奈朝鮮戰(zhàn)火漫,
唇亡必定齒也寒。
華夏赤膽伸手援,
保衛(wèi)和平捍尊嚴。
(二十)
血肉長城肩并肩,
鴨綠江東勝敵頑。
長城堅固萬民安,
萬家燈火話開元。
(二十一)
醫(yī)治創(chuàng)傷不可慢,
既要建設還發(fā)展。
十大關系立宏篇,
經(jīng)濟建設抓重點,
多快好省向前趕。
(二十二)
各項事業(yè)奮向前,
實力外交撐腰桿。
兩彈橫空驚世出。
一星升天震宇寰,
(二十三)
長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強。
百年受辱不能忘,
后輩拿起接力棒。
(責任編輯 師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