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wèi)視主持人王魯湘認為,清明節(jié)的一個主要功能是“慎終追遠”,成為了維系家國情懷的紐帶。
春風拂綠柳枝,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節(jié)是中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一天,人們祭奠黃帝,祭奠祖先,凝結了中華民族的情誼與期望。參加《2016中華大祭祖》丙申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兩岸電視媒體聯(lián)合直播的著名傳媒文化學者、鳳凰衛(wèi)視主持人王魯湘認為,清明節(jié)的一個主要功能是“慎終追遠”,成為了維系家國情懷的紐帶。
“慎終追遠”告訴國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王魯湘特別為“慎終追遠”作了解讀。他說,“慎終”是指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后代,子子孫孫以至于無窮。所以對于生命要怎么一代又一代延續(xù)下去的問題,要非常的慎重,這是“慎終”。
而“追遠”是指生命來自于父親,上至父親的父親、祖先、軒轅黃帝。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還屬于家族、民族。每個人都是歷史長河里的一朵浪花,都有屬于自己的歷史責任,因而要承擔起這份責任。
京劇大師憶家訓:做無愧于祖先和子孫的有德之人
談到“慎終追遠”,就不得不提到家風、家訓。全國各地有很多非常優(yōu)秀的家風家訓,在陜西也有很多,如安康漢陰的沈氏家風家訓,弘揚:節(jié)、義、忠、孝;再如韓城黨家村,將家風刻在青磚上,讓后人銘記。
著名京劇大師尚長榮回憶,當年父親尚小云立堂號為“樹德堂”,其意就是立民族之大德,樹社會之道德,樹梨園之義品,“這也就是父親立下的家訓,告誡后世子孫永遠要做無愧于祖先,無愧于子孫的有德之人?!?
王魯湘說,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間都要問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白嫦忍嫖覀兘鉀Q了來路問題,那么去路問題要自己擔當起來,認認真真的做好自己,為民族發(fā)展貢獻一份責任,這樣才能上對得起祖先,下對得起子孫,也才能非常自豪和認真地回答‘我是誰’的問題?!?
(責任編輯 師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