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48個字,為我們在新形勢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我們必須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fā)把握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定位,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精準有力。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要求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必須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都必須增強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有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要求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深入宣傳各級黨委政府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反映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精神風貌。因此,新聞輿論工作者必須強化政治家辦報意識,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前提下找準坐標定位,牢記社會責任,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從而做到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團結人民、鼓舞士氣,要求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必須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及時把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通過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進而激發(fā)全黨全社會團結奮進、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
成風化人、凝心聚力,要求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多聚焦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多聚焦人民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必須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yǎng)結合起來,提高質量和水平,把握好時、度、效,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充分發(fā)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
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要求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必須敢于亮劍、善于發(fā)聲,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臨的挑戰(zhàn)和困難前所未有,必須及時把黨的聲音傳達給廣大人民群眾,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必須加強對社會思潮和重大思想理論問題的引導,及時回應干部群眾關心的思想認識問題,批駁錯誤觀點,澄清模糊認識,為凝聚各方面共識、形成改革合力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持。
聯接中外、溝通世界,要求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在全面對外開放的條件下進行的一項艱巨任務,就是要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就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就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就要發(fā)揮好新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chuàng)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
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多次研究有關問題,作出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就新聞輿論工作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對新形勢下做好新聞輿論工作作出了明確指引。召開這次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目的正在于推動新聞輿論戰(zhàn)線適應形勢發(fā)展積極改革創(chuàng)新,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倳浀闹匾v話,無疑為新形勢下做好新聞輿論工作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
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我們一定要牢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永遠把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新聞工作永遠在路上。我們要善于深入發(fā)掘好材料的內涵,梳理和闡發(fā)好材料中蘊含的雋永的精神和深刻的道理,運用豐富的新聞語言、形式、方法、技巧創(chuàng)作出精品力作,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 師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