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站在吳起勝利山上:遠處溝壑梁峁間綠意蔥蘢,近處油松沙棘身姿挺拔,腳邊野菊花正在怒放……
新華社西安10月8日電(記者張斌)國慶期間,站在吳起勝利山上的??谟慰土殖踢h一直無法相信自己眼前的景象:遠處溝壑梁峁間綠意蔥蘢,近處油松沙棘身姿挺拔,腳邊野菊花正在怒放……“這哪是黃土高坡啊,分明就是萬綠園!”林程遠感慨地說。
吳起縣位于陜西延安西北部,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梁狀丘陵溝壑區(qū)。盡管作為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但大自然并沒有因為這一紅色基因而恩賜于此,“三口”問題曾長期困擾吳起人:缺水的梁峁多是“和尚頭”,喂不飽煙熏火燎的“灶口”;春種一面坡,秋收一瓢糧,喂不飽倒山種地的“人口”;羊蹄一踩就倒,羊嘴一啃就光,喂不飽漫山遍野的“牲口”。
據(jù)記載,上世紀90年代,吳起縣水土流失面積一度超過全縣土地總面積的90%,是黃河中上游地區(qū)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縣份之一。“下一場大雨褪一層皮,發(fā)一回山水滿溝泥?!眳瞧鹂h退耕還林管理辦公室主任劉生亮回憶說,“年年造林不見林,歲歲栽樹樹無影。”
1998年,吳起縣開始探索退耕還林工程,“封、改、退、還、建”成為吳起人退耕還林的五字法寶?!胺?,就是封山禁牧;改,就是改放牧為舍飼;退,就是將低產(chǎn)坡地全部退耕;還,就是將退耕地和荒山荒坡還林還草;建,就是建設(shè)高標準農(nóng)田?!眲⑸裂a充說,“其實,還有一點就是持之以恒,這十多年來從領(lǐng)導(dǎo)到農(nóng)戶,退耕還林一刻也沒歇著!”
截至目前,吳起縣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達244.79萬畝,并先后被授予“全國退耕還林試點示范縣”“全國退耕還林先進縣”“全國水土保持生態(tài)文明縣”等諸多榮譽稱號。
近年來,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吳起縣還不斷調(diào)整林分結(jié)構(gòu),培育后續(xù)產(chǎn)業(yè),帶動一方脫貧。在縣域內(nèi)的洛河川、二道川等地打造苗木綜合集散地,預(yù)計年產(chǎn)值可達4000余萬元?!耙粦魩Ф鄳簟⒍鄳魩б淮?、一村聯(lián)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規(guī)?;窬忠仓鸩叫纬?,拓寬農(nóng)民致富路。昔日“越窮越墾、越墾越窮、越牧越荒、越荒越牧”的怪圈已被打破。
漫步在吳起退耕還林森林公園,林程遠用手機拍攝下他在“黃土高坡”的綠色見聞,他告訴記者,回去后將給朋友們講述一個嶄新的綠色吳起。(完)
(責(zé)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