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楊旭民
數字經濟時代,“三農”經濟也迎來大好發(fā)展機遇。特別是在西部地區(qū),打造數字鄉(xiāng)村對于農民接受新觀念、掌握新技術,對于農產品跨越交通屏障走向更為廣闊的市場,對于實現西部農業(yè)現代化,都具有更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物質生活越是豐富,傳統(tǒng)的原生態(tài)的農產品越能勾起隱藏在都市人骨子里的鄉(xiāng)土情結,這也許正是網絡直播中農產品備受青睞的重要原因,也是農產品直播帶貨不斷產生直播網紅的重要原因。
陜西安康90后返鄉(xiāng)青年張萬露,錄制視頻記錄爺爺奶奶的日常生活走紅網絡后,便推出“秦巴奶奶”牌辣醬,一年時間賣出50多萬瓶,相當于當地線下十年的銷量。
“陜北棗妹子”高紅艷只身一人幫鄉(xiāng)親賣土特產,2020年賣紅棗29萬斤,2021年接近40萬斤。2021年12月23日,央視播出《“棗妹子”賣棗記》,這是繼一年前出現在《經濟半小時》欄目之后,高紅艷第二次登上央視。
“麗江石榴哥”金國偉剛剛在抖音走紅的時候,很多人都說他是裝可憐、博噱頭,很快就會被人淡忘。然而四年后,他不僅粉絲量達到727.1萬,累積農產品銷量也已突破2億元。金國偉說,他要堅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做一個“行走的農產品宣傳者”。
當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數據變成新農資,農產品直播帶貨作為農村電商營銷的新業(yè)態(tài)必將大行其道。在農村電商專家魏延安看來,農產品直播銷售發(fā)展迅速,但也出現一些不規(guī)范的問題,應在確保農產品質量,提升農產品供應鏈水平的同時,進一步加快人才培養(yǎng),加大政策扶持,推動農產品直播電商健康發(fā)展。


(責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