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自2017年7月全面實施公益訴訟檢察制度至今,檢方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31萬件。在此期間,檢方督促保護、收回各類國有財產(chǎn)價值逾70億元(人民幣,下同)。
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8日發(fā)布相關數(shù)據(jù)。其中,行政公益訴訟案件29萬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逾1.8萬件。檢方辦理訴前程序案件逾27萬件,提起訴訟逾1萬件。
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wèi)列說,設置訴前程序是以檢察建議的方式督促行政機關自我糾錯、依法履職。實踐中,行政機關對訴前檢察建議的到期整改回復率超過96.9%,“實現(xiàn)良好監(jiān)督效果的同時節(jié)約了司法資源”。
數(shù)據(jù)顯示,檢方督促恢復被毀損的耕地、林地、濕地、草原427萬余畝;督促查處、回收假冒偽劣食品100萬余千克,督促查處、回收假藥和走私藥品5萬余千克;督促收回國有土地出讓金268億余元。
以最高檢在2019年2月部署的“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jiān)督活動為例,一年間,檢方督促清理沿海灘涂固體廢物12.68萬余噸、垃圾33.23萬余立方;治理海域面積815平方公里;修復海岸線25.3公里;增殖放養(yǎng)13436萬尾,追繳各類賠償修復金共2.18億元。
(責任編輯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