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27日,春天的氣息悄然在大地間彌漫,如詩如畫。陜西省倉頡文化研究會長安分會會長楊永民,應長安分會會員董天運老師之邀,帶領著長安分會的名譽會長郗興目;名譽會長、漢上至尊酒廠董事長王松林;副會長兼秘書長騫建利;副會長董新平、鄭紅文;副秘書長楊海濤、衛(wèi)彥彥等領導及新西部雜志張玲等16人,一同踏上了陜西省西安市富平縣的土地。 來到富平縣溫泉小學附近的肖華村,拜訪了那位被稱為“石癡”的王舍老師。

走進70多歲王舍老師租憑約40平米的房間里,看到地上都是堆放著各式各樣的大小不一的石頭和墻面周圍書架上收藏不同時期的書籍,這滿屋的石頭與書籍就是王舍老師的精神世界,王舍老師拿起一塊石頭說到:在這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中。有倉頡在西安富平縣曾在這些石頭上刻字,看近2000多塊石頭都有倉頡造字的足跡,卻蘊含著極高的研究探索價值。有的石頭皆是經(jīng)過時間的研磨與河水的沖刷而自然形成各種圖案,每一個石頭,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個故事,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王舍將自己對這些石頭的想法、推斷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寫成文章,讓這一堆看似普通的石頭有了自身的價值。他的辛勤付出,讓社會得以了解這些石頭背后的故事,也讓人們深深欽佩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堅持不懈的毅力。

王舍老師博覽群書,對天文、地理、人文、景觀等各方面都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房間里的書籍更是涵蓋了各個領域。這種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正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陜西省富平縣著名作家、三秦文化研究專家,原富平縣文化館館長,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李問圃給王舍老師寫了個人專訪“石癡”一文中給予了高度贊譽和肯定。

富平縣的書畫老師書們和倉頡協(xié)會的老師們進行了現(xiàn)場創(chuàng)作交流,相互借鑒學習,筆墨嚴謹,氣氛熱烈。

28日,會長楊永民與會員董天運帶領大家來到富平縣城西北的陶藝果林陵園,祭拜了中國共產(chǎn)黨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習仲勛。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他們懷著崇敬之情,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傳承紅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
中午,倉頡協(xié)會一行人來到董天運老師的家鄉(xiāng)——西安市富平縣淡村鎮(zhèn)北呂村家里。看到收藏著富平石川河道撿到石川玉石和奇石。
陜西省倉頡文化研究會長安分會會長楊永民帶領著協(xié)會領導及會員們!踏遍陜西的各地探尋倉頡造字的足跡,此次文化之旅,不僅讓人們領略了倉頡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與力量。在春天的懷抱中,他們用腳步丈量著文化的底蘊,用心靈感受著歷史的厚重,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也希望社會各界都能關注倉頡文化,發(fā)揚倉頡精神,讓中華優(yōu)秀文化生生不息,源遠流長。讓我們共同期待,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石川河頌》
———陜西省倉頡文化研究會長安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騫建利
石川流水悠悠行,碧波蕩漾映晴空。
岸邊楊柳依風舞,鳥語花香共鳴融。
古橋跨河連兩岸,人行其上如畫中。
歷史悠久傳千古,文化底蘊濃厚重。
漁舟唱晚惹人醉,夕陽西下美不勝。
石川之美天下知,詩人墨客多留情。
歲月悠悠見證變,石川河畔情更濃。
愿此清流永長存,激勵人心向善勤。
(責任編輯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