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膩這個普通詞匯這些日子火了,先跟中年男人沾上邊,后又貼上了女人,誰也沒跑得了。過去說人肥頭大耳是油,說人油頭粉面是膩,加在一起就是油膩,想想倒也十分貼切。
油膩的感受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好日子每天都是,吃得油膩忽然成了常態(tài),每天為減肥發(fā)愁;過去窮的日子里,吃得再油也不膩,吃得再膩隔頓還能吃。孰不知,居然有一天全社會都開始怕油膩:先是生理的,少吃減肥;后為心理的,見到某一個或某一種人,心里就油膩得不行,感覺非常不適。
于是好事者開始總結(jié)油膩男女的特征。油滑膩歪是這些年這些日子累積的狀態(tài)。有錢沒地用,有勁沒處使,有心沒有力,只好靠消磨時光打發(fā)日子;保溫杯泡枸杞、烘焙點心加瑜伽,悠哉閑哉地過日子,想不油膩都不成。于是乎,礙眼了,有人看不上了,油膩行為被總結(jié)上榜,洋
洋灑灑,每個到了年紀(jì)的無論男女都能沾上點兒,回避不得。
其實“油膩”這個詞匯出現(xiàn)得很遲。宋人說油膩還有如膠似漆的含義,是說兩個人卿卿我我、膩膩歪歪;清人說“油膩”就是日子過得好了,有吃有喝,吃多了還跑肚;至于民國之后文學(xué)家描寫的“油膩”,都是讓人厭惡的一類人,游手好閑。
油膩的感覺由生理上升為心理,由心理又變成了揶揄,說明這個世界越來越閑在無聊,無事生非的人群興起。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油膩尚無解藥,只能任其發(fā)展下去,直到跑了肚才能了之。
(責(zé)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