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外語系 陜西西安 710061)
【摘要】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有著重要的教育功能,尤其是其“提供學校團體參觀、教學資源、民族歷史的挑戰(zhàn)”等三種服務舉措,值得我國政府在各級檔案館建設中予以借鑒和參考,如此則能使檔案館真正成為對公眾尤其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公民意識教育的重要陣地。
【關鍵詞】澳大利亞;檔案館;教育;五位一體
檔案是對客觀形成的確鑿而又原始的材料和歷史證件,是一種真實的歷史記錄,并以其來源的廣泛性、內容的豐富性和形成的原始性而成為國家戰(zhàn)略資源的核心構成部分,因此,其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但是,筆者通過對比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和我國各級檔案館的現(xiàn)狀與功能,認為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教育功能的發(fā)揮,對我國各級檔案館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發(fā)揮教育功能的舉措
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NAA)創(chuàng)立于1961年,分為主館和分館兩個層面,主館位于堪培拉,分館均設在各州首府。兩者均為當?shù)刈畲蟮恼畽n案館,管理著政府各部門最有價值的檔案,將保管期滿30年的檔案對大眾開放利用。作為一個政府公共機構,國家檔案館發(fā)揮著重要的教育功能。
從總體上說,為了使檔案館的教育功能得以發(fā)揮,實行檔案館開放辦法,澳大利亞公民均可以去進入各地檔案館進行參觀,并在公共閱覽室查閱原始檔案,把檔案館網站變成大眾學習檔案文化知識和接受教育的平臺。在具體措施上,在國家檔案館官方網站中專門設有教育版塊,展示了澳大利亞的政治、文化和社會歷史。同時,為了方便老師對學生教育的需要,還專門提供學校團體參觀、教學資源、民族歷史的挑戰(zhàn)等三種服務。
其中,“學校團體預約參觀”服務的對象主要是中小學生,目的是通過參觀檔案館的展覽,增強學生對國家歷史和公民個人應具備素質的理解;“教學資源”服務主要是通過在線課堂,針對館藏特點和學生、老師對于教學資源的需要,將館藏的教育資源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分為8個主題,展現(xiàn)澳大利亞歷史、政治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并根據(jù)孩子不同成長階段所具備的理解能力進行專門設計,制作在線課堂網頁,學生通過賬號登陸方式瀏覽、保存或下載相關有館藏資料,使學生既學習了歷史知識,又培養(yǎng)了其對檔案文化價值的興趣;“民族歷史的挑戰(zhàn)”是一項專門為高中學生利用檔案學習而設置的特殊的服務——有獎競賽,即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給各州分配1個獲獎名額(獎金200美元),并從中選出聯(lián)邦獎金獲得者(獎金為300美元),參評學生必須挖掘檔案館藏的檔案資料,作為論文撰寫的必要素材,旨在鼓勵學生在學術研究時將檔案第一手證據(jù)作為素材,培養(yǎng)嚴謹治學精神并促進館藏檔案實際利用。[1]
由此可見,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在重視教育和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絡技術推廣檔案文化知識的思路方面的舉措以及所發(fā)揮的作用,值得我國在各級政府公共檔案館建設中學習和借鑒。
二、我國各級檔案館的基本職能及教育功能的缺失
由于檔案以其來源的廣泛性、內容的豐富性和形成的原始性而成為國家戰(zhàn)略資源的核心構成部分,其信息資源的發(fā)掘利用能夠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巨大作用與功能而歷來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但是,長期以來,我國各級檔案館卻很少將檔案的教育功能和作用的發(fā)揮予以應有的重視,如過去多數(shù)檔案館重視更多的是檔案的歷史記錄功能、行政管理職能、生產建設功能、文化建設功能以及科學研究的功能,[2]由此導致相當一些檔案館僅僅重視對檔案的“保管”或“保護”,將檔案變成靜態(tài)的僅供相關領域專門或專業(yè)人士“查閱”、“研究”的資料,廣大公眾則與檔案館中的“檔案”毫無關系,檔案管理部門也不允許普通民眾和學生進入高深莫測的檔案館,即使專業(yè)人士或有關需要查閱檔案的人士,也必須手持所在單位介紹信或證明函才能進入。由此導致檔案工作出現(xiàn)諸多問題:一是由于利用檔案從事相關研究或查閱工作的多位少數(shù)專業(yè)人士,導致很多人誤以為檔案只要存放在檔案館的資料,尤其是政府主管的檔案館,認為沒必要投入更多財力物力和人力,導致檔案保管條件簡陋,甚至使檔案材料長期受潮發(fā)霉而紙張變質、字跡模糊;二是管理人員素質普遍較低,多無檔案管理專業(yè)知識和能力,很難使檔案得到科學有效的管理;三是幾乎很少將檔案作為對公民、特別是中小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的重要資源,不了解檔案在整個社會中的重大作用。
由此可見,我國各級檔案館特別是市縣以下的地方檔案館的教育功能普遍沒有得到發(fā)揮。雖然在2009年在上海召開的全國檔案館工作會上,國家重新對新型國家檔案館作了明確的功能定位,即國家檔案館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檔案利用服務中心、政府信息公開中心、電子文件管理中心,即明確提出了“五位一體”的國家檔案館的功能定位,[3]使檔案管理機構從單純的檔案“倉庫”到“信息中心”,并設立了向社會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國情、市情教育的固定展廳等,使檔案館的教育功能得到應有的發(fā)揮。但是,客觀的說,這一設想也僅僅是個開始,要使各級檔案管理機構都實現(xiàn)這一設想,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三、對澳洲國家檔案館發(fā)揮教育功能的借鑒
當前,我國省級以上檔案館都按照“五位一體”的思路和理念進行建設,檔案的重要作用將會得到更加充分的發(fā)揮。其中,僅就發(fā)揮檔案的教育功能來說,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借鑒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的經驗,明確將館藏檔案分為若干板塊,其中單列“教育資源”板塊,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檔案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意識教育的作用,除了像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那樣在“教育資源板塊”中設立專門提供學校團體參觀、教學資源、民族歷史的挑戰(zhàn)等三種服務外,還要全面落實“五位一體”的國家檔案館功能定位,并延伸到省市縣各級檔案館的建設中,特別是要將各級檔案館建設成大力宣傳政府信息公開的中心,集中向社會各界及各行各業(yè)提供可供利用的檔案平臺,并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查閱方便,使之真正成為各級政府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同時,各級檔案館都要大力宣傳“檔案信息服務中心”,讓檔案在管理和使用過程中不僅有較先進的網絡技術和數(shù)字化檔案資源,而且能不斷推出有價值的各種載體的服務成果,以滿足各種層次利用者的需求,在充分發(fā)揮檔案服務功能的同時,使檔案的教育功能及其作用得到更好地發(fā)揮。另外,省級以上正式檔案館,還可以利用我國檔案資源豐厚、價值含金量高等優(yōu)勢,在經授權的情況下,通過公布檔案或編輯出版各種內容的檔案史料匯集,舉辦具有歷史價值和教育意義的相關主題檔案展覽,形成與各類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教育資源并行的對公民、特別是對廣大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意識教育的大平臺。
【參考文獻】
[1]付曉春.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教育資源體驗記.中國檔案報,2012.7.20.總第2334期.第3版
[2]丁寧.檔案的作用與功能.赤子,2012(4)
[3]楊璐.試論基于“五位一體”檔案館的新角色定位.云南檔案,2012(7)
【作者簡介】
王澤華(1988.5-)女,獲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英語教育專業(yè)碩士,主要從事高校英語教育教學與中外跨文化交際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