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精品视频一区_爱性久久久久久久久_在线看免费观看中国Av_一级大黄片免费视频在线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wǎng)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本刊動態(tài) >> 正文
人的“無意義感”問題初探
2015-03-17 13:34:56 來源:新西部雜志

人的“無意義感”問題初探

辛曉寧

(中共陜西省委黨校 陜西西安 710061)

【摘 要】本文概述了人的無意義感的內(nèi)涵,分析了這一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和在現(xiàn)實中的表現(xiàn),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首先,學校教育應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質為主,不能僅僅是成才教育;其次,樹立積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再次,在基本的物質追求的條件下,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最后,重視現(xiàn)實的人際關系,做回“社會人”。

【關鍵詞】無意義感;價值;社會價值;個人價值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世界,也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物質欲望,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是精神方面卻沒有因此表現(xiàn)出極大地豐富,甚至生活的巨大壓力導致人們在追求物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外在豐富的物質生活享受成了誘因,人們越來越找不到精神的歸宿,產(chǎn)生了無意義感,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面對自己在追求卻沒有得到或覺得難以得到的生活時產(chǎn)生了無意義感。

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因此,我們考察人的問題就必須從人和社會的關系中去考察。人的價值包括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無論是個人價值還是社會價值都包含人在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社會價值是指個人的活動對于社會需要的滿足;個人價值是個人的存在和活動對于自身的意義。

一、對人的無意義感的理解

人的價值的主要內(nèi)容是人在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人的存在和活動對自身和社會的滿足,人是通過自身的活動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和意義的。其實人的無意義感更多的是一種缺乏對人的價值的正確理解的表現(xiàn)。吉登斯認為“在現(xiàn)代性背景下,個人的無意義感即那種覺得生活沒有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的感受,成為根本性的心理問題?!盵2]人既是價值的主體也是價值的客體,所以人的無意義感也包括人認為自身沒有價值這一方面的內(nèi)容,應該從主、客體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個問題。

二、原因和表現(xiàn)

人的無意義感是人的一種內(nèi)心感覺,但是它和人的自然本能的感覺不同的是它的出現(xiàn)由很多社會的因素造成,它的表現(xiàn)也夾雜著一些社會問題。

1、人際關系的淡漠導致的精神上的空虛感和孤獨感

隨著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與人的交流從面對面的真實的交流變成更多的使用網(wǎng)絡工具代替的虛擬世界的交流,人們甚至由于缺乏安全感而更愿意在網(wǎng)絡的一端來展現(xiàn)自己,沉溺于網(wǎng)絡的世界里無法自拔,現(xiàn)實的人際關系變得淡漠和表面化;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也導致人們無暇花費時間和距離在人與人的交流溝通上;也有心理原因造成的故意疏離,使人際關系變得淡漠,于是空虛感和孤獨感也就隨之而來。

2、巨大的生活壓力導致的疲憊感和無助感

當今中國正處于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的關鍵時期,用GDP衡量一切的模式也深入到人們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年青一代被房子、車子、票子壓得直不起腰,年老的一代被孩子累的無法喘息。生活的壓力使人們感到疲憊和無助,甚至極端的還會走向自殺。在緊張的追求物質生活之余人也會覺得精神空虛。

3、無生活目標或目標不現(xiàn)實導致的無聊感

人是有意識有目的的人,“在社會歷史領域內(nèi)進行活動的,全是具有意識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3]這也是人和動物的區(qū)別,因此沒有目的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盲目的。沒有生活目標導致人們盲目的跟風追求物質享受、滿足欲望、追逐名利,生活中得過且過,在享受與滿足中迷失自我。但是如果目標不合理、不現(xiàn)實也會使人喪失生活的動力,使人感到無聊、沒有意義。

4、追求極端刺激的生活方式來增強自己的存在感

許多人,特別是青年一代人由于各種原因產(chǎn)生了無意義感,于是用極端刺激的生活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存在或存在過。近年來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了許多網(wǎng)絡集體自殺的事件令人瞠目結舌;還有一些人嘗試跨越道德禁區(qū)做出新奇刺激的事,由于網(wǎng)絡的發(fā)達我們可以看到每天都有人在上演一些新奇刺激的事情,他們喜歡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增強或找尋自己的存在感。

5、社會問題導致的無歸宿感和無安全感

據(jù)報道,中國每年自殺的人數(shù)近30萬,這巨大的數(shù)字背后有很多的社會因素,但筆者認為很多人是由于對自己的價值定位不正確導致的;還有許多見諸報端的社會丑惡現(xiàn)象或社會事件的負面影響使人們產(chǎn)生了社會不安全感、無歸宿感。例如彭宇案使人們對待最基本的道德行為“扶起摔倒的老人”都產(chǎn)生了畏懼、人們在敢與不敢間徘徊、對從小堅持的美德產(chǎn)生了懷疑。

三、對策

首先,學校教育應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質為主,不能僅僅是成才教育。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應該注意在人們的價值追求、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予以正確的引導、教育,教育不僅是“成才教育”也應是“成人教育”,在成長的過程中予以正確的引導,使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除此之外社會方面也應該有正確的引導,網(wǎng)絡等媒體應該大力的宣傳精神、道德方面的偉大人格,而非只是在物質方面成功的人。成功有多重的定義不應只是物質方面充盈的人,使人們有正確目標引導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其次,樹立積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三觀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表現(xiàn),只有樹立正確的三觀,才能對現(xiàn)實的世界、遇到的人事有正確的看法,才不會盲目的悲觀。只有抱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態(tài)度才會為自己的人生樹立正確的合理的目標,才會努力的去實現(xiàn)。人只有在將要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標但還沒有實現(xiàn)的時候是最有幸福感最有意義感是最有勁頭的,才會有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困難,這個時候人的內(nèi)心也是最充實的,就算孤軍奮戰(zhàn)也不會感到寂寞。

再次,在肯定正確的、基本的物質追求的條件下,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追求物質不是人的無意義感來源的根本,只有無限制的追求物質享受忽視精神才會產(chǎn)生無意義感,物質和精神的差別在于物質追求是有極限的,而精神的追求卻是永遠無止盡的,越追求物質人會越來越陷入物質欲望的“無底洞”。適時的回歸大自然,甚至遠離被物質充斥的繁華地方,滌蕩心靈。

最后,重視現(xiàn)實的人際關系,做回“社會人”。人是一個社會動物,人際關系在人的生存發(fā)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虛擬的人際關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替現(xiàn)實的人際交往,但不能完全的取代它,周圍的人際作為“旁觀者”對自身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的問題有比自己更加清醒的認識,能夠幫助自己找回現(xiàn)實的“自己”。人際交往的過程也是調(diào)整心態(tài),正確認識自己的過程。

“追問他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人類的特權,他不僅能夠追問意義,而且被賦予了實踐意義的權利……”[4]這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地方。人對自身意義的追求是無止盡的,只有有意義的生活對人來說才是值得過的。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66.

[2] 吉登斯.現(xiàn)代性與自我認同[ M ] .1998:9.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72:321.

[4]弗蘭克爾.醫(yī)生與靈魂.轉引自亞歷克斯·巴達國斯.找到你工作的意義.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95.

【作者簡介】

辛曉寧(1989.10-)女,陜西渭南人,中共陜西省委黨校,學歷: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

讀取內(nèi)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wǎng)所有版權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