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精品视频一区_爱性久久久久久久久_在线看免费观看中国Av_一级大黄片免费视频在线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本刊動態(tài) >> 正文
王家砭:“好人村”的鄉(xiāng)建之道
2014-07-01 10:37:18 來源:新西部雜志

文/圖 本刊記者 李 嵱

一件看似普通的好人好事,一群看似平凡的好心村民,讓緊鄰210國道的陜西鄉(xiāng)村—王家砭一夜之間火了。

專家說,撿橘子的事情看似尋常,實則難得,“是鄉(xiāng)村道德建設的成功實踐”。

▲王家砭村被稱為“好人村”

“ 好人村” , 這是王家砭的新名聲。

5月6日,漆水河畔陽光明媚。這個緊鄰210國道的普通鄉(xiāng)村正在舉行一場婚禮,村民自編自演的節(jié)目持續(xù)了一整天。

作為村里的紅白理事會會長,王江軒在現(xiàn)場忙碌著。他也是農民詩社的負責人,在這個喜慶的場合,自然不會忘記在賀詩中添上緊跟時事的內容:“咱村榮登好人榜,神州大地美名揚;維護榮譽最要緊,全國都學王砭村;好名來的不容易,崇德向善都有責……”

提起半年前4 2 位村民幫內蒙司機撿拾橘子的事,王江軒笑著說:“那有啥呢, 事發(fā)生在咱這了, 幫個忙不算啥。”然而,這個“不算啥”的事情卻讓王家砭聲名遠揚。

今年4月,銅川王家砭村榮登“中國好人榜”,成為陜西省惟一一個上榜集體。

一件好事引發(fā)的效應

“好人扎堆王家砭,好事多得成串串……”

這是王家砭農民詩社的王全林創(chuàng)作的快板,題目是《王家砭的好人夸不完》。快板中講述了去年1 2月1 7日王家砭村民幫內蒙司機撿拾橘子的故事:“十二月,一十七,天寒地凍寒風起;厙月強,是司機,一輛半掛拉橘子。從湖北到陜西,一路順利沒問題……整整一車好橘子,側翻倒地真可惜。司機一瞅眼瞪圓,咥下這活可咋辦?”

▲王江軒是王家砭農民詩社的負責人

這時候, 一個叫朱北晨的老漢出現(xiàn)了:“小伙子,莫作難,有難你就開口言。我家住在王家砭,文明之村是模范, 村民思想覺悟高, 只要張聲定支援?!?/p>

記者來到了快板中提到的朱北晨的家。時隔半年,回憶起事故現(xiàn)場大家伙熱火朝天幫忙的場面,朱北晨一家人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白龊檬滦那椴灰粯??!崩习閮簞⑹鐐b說。

“ 實際上, 是王家砭的村民把厙師傅的致富夢重新?lián)旎貋砹??!蓖踅幷f。

那位內蒙古司機厙月強后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憶說:“人群中有70多歲的老人,也有不到20歲的年輕人,兩天的揀裝橘子,有的是全家出動、有的是兩口子,他們沒有拿走一個橘子……”

朱北晨的小兒子朱小偉記得,村民們撿拾橘子的過程中,前來幫忙的一個交警對大家喊:哎呀,微信上已經開始評論你們了,全國人民都看到了。一聽這話,村民更積極了。

“ 我說這么快? 我當時還不懂微信?!敝煨バχf。

看著整整一車擺放整齊的橘子,厙師傅激動地拉著朱北晨的手:“沒想到遇見好人了……”“咱陜西人好,銅川人好,王家砭人好!”

這天傍晚, 厙月強懷著感激的心情,踏上了返鄉(xiāng)的旅途。平安到達包頭后,厙月強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先后給陜西省、銅川市領導寫信,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撿拾橘子的事件經過各大媒體的傳播,王家砭村一下子火了。作為第一個趕到事故現(xiàn)場帶頭救助的村民,朱北晨一家也成了“名人”。

劉淑俠抬高嗓門告訴記者:“就連美國都知道了?!贝迳弦粋€在美國的年輕人從網上看見新聞,第二天就從美國打電話回來問情況呢。

言傳身教的美德傳統(tǒng)

“本來我們一家人,心比較軟,只要遇到別人有難,肯定會伸出援手?!敝毂背空J的是最簡單的理兒:“三個兒子在外面開車,咱做點好事,一輩子平安。”

其實,過去幾十年,朱北晨一直在做好事。在他看來,撿橘子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件,沒想到這事卻火了。

朱北晨記得,有一年夏天溝里發(fā)洪水,當時是凌晨3點,他第一個發(fā)現(xiàn)情況,就跑到生產隊敲鐘,把人叫起來救生產隊的牛。那時候,一頭牛相當于一臺拖拉機。

1979年,村民王都在飼養(yǎng)窯里修房子,突然窯洞塌方,王都和他姐夫、妻弟三人被埋在下面。朱北晨和父親、弟弟一起,把人救了出來。

王家砭村百分之八十都是王姓人家,姓朱的只有朱北晨一家。朱北晨是河南洛陽人,祖父做打鐵生意,落腳于此。他們家三代都是打鐵匠。上世紀70年代,朱北晨在集體的農具廠上班時還帶過學徒。

對朱北晨來說,助人為樂是先輩留下的美德,一輩傳一輩。

1986年,附近孟家塬一輛拖拉機翻到路邊的地里,司機昏迷不醒,朱北晨和大兒子朱建偉開著拖拉機路過,二話不說,父子倆把司機抬到自己的車上,送往附近的黃堡醫(yī)院搶救。“我現(xiàn)在都不知道那人叫啥名字,拉到半路人才醒來?!?/p>

回家后,兒子問父親:“萬一人死在半路上咋辦?”朱北晨愣了一下說:“咱為救人,還顧得上想那些?”

打鐵不掙錢了,手藝也失傳了,但朱家助人為樂的美德卻相傳下來。

朱小偉當過兵,退伍后回到家鄉(xiāng),當上了貨車司機。經過幾年的辛苦經營,有了自己的貨車,每年送貨能掙6萬元左右。

前幾年, 村里停在門外的貨車油箱頻頻被盜。朱小偉召集大家組織義務巡邏隊,每晚在貨車周圍蹲守。終于有一天深夜,碰上一伙偷油賊在偷村民王飛貨車上的油,當場抓住一人,其他的駕車倉皇逃竄,他們緊追不放,到黃堡才追上盜油賊,連人帶車送到了董家河派出所。派出所的民警錄完口供直夸:你們王家砭的年輕人,比我們警察還勇猛。

作為村里惟一的外姓人,朱家難免遇上一些坎坷不平之事。盡管如此,朱北晨給三個兒子時常念叨的是:“咱是外姓人,王家砭收留了咱,鄉(xiāng)親對咱不薄,咱才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咱要記人家的恩情呢?!?/p>

▲朱北晨和老伴以及小兒子一起向記者講述給翻車司機撿拾橘子的經過

潤物無聲的民間詩社

“ 王家砭村民幫司機拾橘子的事情,是有一定發(fā)展由來的?!鞭r民詩社社長王江軒告訴記者,王家砭自古到今村風就正,善良淳樸的村民有互助友愛的傳統(tǒng)。

詩社成員王全林編輯的家譜中記載了祖父輩的家風家教,也輯錄了當?shù)氐膬焊?、諺語。其中有這樣的諺語:“扶人家娃一把,自己娃長一拃?!薄芭谱拥?, 事難搞?!?“ 人心要實, 火心要虛。” 這些諺語在王家砭幾乎家喻戶曉。

“在商品經濟社會,實際上是顧了這邊,失了那邊,人的道德觀念缺失太多。雷鋒不敢學,老婆老漢不敢?guī)汀瓰樯锻跫翼具@個事能反響大,震撼力也強?就是因為有好多地方,車翻了,搶這搶那,警察鳴槍警告都難以阻止?!蓖踅幷f。

王江軒的觀點是:“教育農民這個事,光靠開會、說教真不行。”

2012年,王江軒從鎮(zhèn)政府退休后,想創(chuàng)辦一個群眾文藝社。這年1 0 月,“王家砭農民詩社”創(chuàng)刊號推出,在村民經常聚集的村中心廣場、建材廠、一組、三組、四組的公布欄中張貼。這份農民自辦的小報,印數(shù)雖只有五六份,受眾卻遍及全村。

王江軒認為,傳統(tǒng)美德的代代相傳需要一個弘揚的載體。這也是他創(chuàng)立農民詩社的初衷。他想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用農民話,說農村事,議農村理”;用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來提高群眾的道德素質?!巴跫翼救烁辉A艘院螅即X滿了,把錢要想辦法花呢。你不正確宣傳引導的話,他就打麻將、飄三葉,弄這些事去了?!?/p>

王江軒把詩社的作用概括為:揚新風尚,棄舊陋習?!澳惚热缃o娃結婚,歌舞隊專門跳舞,農民詩社則編一些讓大家樂起來的快板,主家高興,大家快樂。在這種潛移默化中形成一種認同感,一種共鳴?!?/p>

王江軒喜歡用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來說明這種潤物無聲的教化作用。

村里有一對孿生兄弟叫王團社和王迎社,兩人相繼輟學,無所事事,在村中游手好閑,打牌賭博,日子過得一塌糊涂。有一天,王迎社無意中看到詩刊上一篇小學生勸誡父母戒賭的文章,深有觸動。王江軒乘機開導他,鼓勵他給詩社投稿。沒想到,幾天后王迎社就拿著《我的懺悔》找上門,訴說了自己虛度光陰的經歷和痛苦。詩社當即給予發(fā)表,村委會還將王迎社評為當年“創(chuàng)作先進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后來,王團社到新疆打工去了,王迎社因為黑夜勇擒流竄到村中的偷油賊,連續(xù)兩年成為王家砭村先進個人。

詩社成立后, 一開始村民投稿并不踴躍,王江軒騎著車到處去組稿,包括學生娃?!敖逃r民要趁小教育,就跟護樹一樣,護樹要從小護,長成參天大樹了,鋸這個鋸那個你就弄不成。學生娃投個稿,發(fā)個稿費,他就有了榮譽感,他爺他婆看了也蠻高興。”

如今,農民詩刊已經出到第19期,累計投稿作者已有150多人。

在最新一期《農民詩刊》上,“拾橘不昧” 占了大部分版面。7 6 歲的王振民用自己的畫重現(xiàn)了撿拾橘子現(xiàn)場熱火朝天的景象。一位學生來稿則從側面描述了這個好人群體的精神面貌:“聽說發(fā)生翻車事故,父親二話沒說就去幫忙。整整忙了一個下午,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吃完飯后默默地休息了,什么也沒說。直到第二天看到電視上播放這則新聞,全村人都轟動了。父親卻平靜地說: ‘ 出門在外, 大家都不容易,車主也有孩子,孩子上學生活的錢全靠他了,我都能體會得到?!?/p>

王江軒認為, 和過去的熟人社會不同,現(xiàn)在的鄉(xiāng)村也成了生人社會。雖然彼此認識,但利益關系、價值關系不同, 所以必須用一些規(guī)矩和制度來約束?!稗r民詩刊的內容可以形成一個輿論壓力,讓村民得往好的方向發(fā)展。”

眼下,王江軒正籌劃著要把王家砭村的好人好事整理成冊。“以前,王家砭的故事都靠口口相傳,得有人把這些記錄下來,傳承下去?!?/p>

崇德向善的鼓勵機制

如今的王家砭,誰都能說上幾件助人為樂的好事?!?010年拉煤貨車的煤塊把人埋了,幾個村民硬是用手刨煤救人;漆水河上游木材廠被洪水襲擊,村民跳進水里救人……”

王家砭村依傍漆水河,包茂高速和210國道穿村而過,過往車輛和客商川流不息?!皬奈矣浭缕?,不管誰在這里出了事,群眾都熱心管?!蹦杲?0歲的黨委副書記王文濤說。

“群眾自發(fā)撿橘子的事,說明咱道德已經形成習慣,習慣已經形成自然。這種民風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不是說三五年抓出來的。”

村民們自覺流露的崇德向善的力量,讓王文濤頗感自豪。他正打算把村里的鄉(xiāng)規(guī)民約修改一下,增加一些新的內容?!案鶕?jù)社會的發(fā)展,制定一些新的制度,鼓勵群眾積極向上,樹立崇德向善的良好村風?!?/p>

“群眾不文明,再富都不光榮?!鄙鲜兰o80年代,王家砭村就樹立了這樣的治村理念。全村535戶,2149人,黨員103名,是陜西省為數(shù)不多成立村級黨委的村子。每個黨員都有黨員承諾,年初確定目標,年終評比;6個村民小組,每個小組中都設有“政治組長”;村上還組建了“村民代表理事會”,設立村務公開監(jiān)督小組?!?你不搞就不搞,搞起來就要認真?!蓖跷臐f。

▲唐宋瓷廠百分之八十員工都是王家砭人

地處渭北旱塬的王家砭曾經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王家砭,溜溜天,土地掛在山兩邊,拉煤換糧涇三原”;“出門不是上坡就是過河,種地不是人背就是驢馱。累死累活,不給王家砭人干活?!?/p>

但是, 如今的王家砭人大多已告別恓惶的日子,生活過得紅紅火火。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因為王家砭一直有一個穩(wěn)定的領導班子。

1975年,王文濤當上村主任,和當時只有20歲的村支書王科一起,駕起了王家砭村的這架“馬車”,這一干就是將近40年。

王家砭是從“黑白二娃”淘到第一桶金的。黑就是煤礦,白就是白灰窯。王文濤介紹說,當年,一個青壯年勞動力給生產隊干農活一天,僅掙10分工,相當于1毛錢。村里組織社員利用農閑到縣辦煤礦干活,一天能掙到12分工,還另外補貼5毛錢。后來,經過多方協(xié)調,村里籌集到7萬元資金,承包了縣辦煤礦,改名“王家砭村煤礦”。煤礦贏了利,村上又投資開發(fā)當?shù)氐V產資源,辦起了村辦白灰窯。

改革開放后, 王家砭又辦起了車隊、沙發(fā)廠、掛毯廠、食堂、百貨綜合廠、油坊、面粉廠、石渣廠、耀瓷廠、磚廠等,一共有36家企業(yè)。

上世紀9 0 年代, 各地村辦集體企業(yè)紛紛轉制,但王家砭的建材廠硬是堅持下來,至今仍是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支柱。廠長梁軍民曾對媒體說:“王家砭的事業(yè)之所以能蒸蒸日上,關鍵在于我們集體的攤子沒有倒!”

2002年,唐宋瓷廠承包了王家砭原村辦企業(yè)耀瓷廠的車間,開始生產工藝瓷。廠長梁亞萍告訴記者,廠里102名員工,百分之八十是王家砭村民?!爱敃r承包就是考慮到村里有一些做過陶瓷的工人,他們都干過,上手快?!?/p>

12年過去了,如今的唐宋瓷廠已被評選為全國十大名窯之一。

記者了解到,王家砭有7 5 0名村民都在當?shù)馗黝惼髽I(yè)就地就業(yè),占全村勞動力的50%以上。

“ 說句心里話, 鄉(xiāng)親們有了錢是好事, 但光有錢還不行, 富起來很不容易,富起來的問題并不比窮著的時候少?!蓖跷臐f。

大約從20年前開始,每逢重陽節(jié),王家砭村都會為7 0 歲以上老人披紅戴花,發(fā)放養(yǎng)老金;年年開展評比競賽活動,評選“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好妯娌”。每年都要評選十大孝子,還辦起了道德大講堂?!澳悴徽J父母,不養(yǎng)父母,社會上誰跟你交往?你已經缺乏做人的基本常識了。”王文濤說。

村里還成立了管弦樂隊、籃球隊、鑼鼓秧歌隊,每月一場電影、每季一場詩會、每年一次農民“春晚”。一年四季,村民每人按時領到12斤菜油。對考上大學的大學生,獎勵1000元,給父母披紅戴花。

王文濤說,這幾年,王家砭每年都不遺余力地幫助周圍村子協(xié)調修路、建窖、引水等項目。“咱富而思源?!痹谒磥?,“一個村好,只能紅一點,周圍十個村、八個村都好了,咱這片的經濟條件、村民素質肯定就不一樣了?!?/p>

▲王家砭是一個富裕村,因而被稱為“經濟發(fā)達村落涌現(xiàn)的道德模范群體”。

道德建設的成功實踐

據(jù)王文濤介紹, 王家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绊尽弊?,過去曾寫作“ 匾” 。傳說村里出過一個名醫(yī), 助人為樂, 崇德向善?!?我小時候記得我房前那一溜溜子匾,有的年頭久了,跌下來,村民拿去做其他用途。”后來改成“砭”字,意思是“可以治病的石頭”。

“去年,咱村工農業(yè)總產值接近3億元,人均純收入16500元。先后獲得了‘ 全國文明村’ 、‘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 省級小康村’ 等榮譽稱號?!蓖跷臐f:“這些榮譽是鼓勵也是鞭策, 拿這些牌子要對得起這些牌子?!?/p>

2 0 1 4年大年初一,王家砭村委會在中心廣場召開全體村民大會,對參加“1 2·1 7”撿拾橘子的4 2位村民進行了隆重表彰?!?這次戴上紅花以后,人的覺悟更高了。沒戴上紅花的村民就說,再遇到啥事了,你也給咱說。”朱北晨笑著說。

銅川市也對王家砭村的好人群體進行了表彰。朱北晨一家六口都戴上了大紅花,兒媳婦的手機里還保存著當時的照片。

表彰會結束后, 銅川市成立了“1 2·1 7”先進群體事跡報告團,在全省巡回宣講。朱小偉跟著副書記王文濤從年頭跑到現(xiàn)在,雖然生意耽誤了不少,卻樂此不疲。

“ 你一輩子能遇到幾回這種事?花錢都買不來?!敝煨フf,過去的戰(zhàn)友給他打來電話:“七班長,你上電視了,干嘛呢?還戴個紅花呢?!?/p>

每到一地, 觀眾反響強烈。“ 底下的觀眾都說你們咋不像農民,也不怯場,氣場挺好的。你們這絕對是受過專業(yè)培訓了!”朱小偉笑著說,“其實咱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p>

不怯場是因為在銅川先講了好幾場,慢慢適應了?!暗谝淮紊弦簿o張,大冬天頭上直冒汗?!敝煨サ男θ堇餄M是幸福感。

不過,對于突如其來的宣傳攻勢,王家砭人也曾經不知所措。一位村民對記者說,“電視臺來采訪的時候,有人給記者說,他一個月掙7000塊錢,實際上他在磚廠只拿2700塊。”

慢慢地, 大家都意識到, “ 吹的有點太大了”,“不敢那么說,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能夸大,人家一核實,對你這地方會有另外的看法?!?/p>

無論如何, 王家砭火了。巡回報告的效果立竿見影,給王家砭村爭足了光。老領導王文濤用發(fā)展的眼光對待榮譽背后的壓力,并深諳轉化之道?!氨薏吖奈杈褪悄帽拮哟蛑s呢。咱為啥要表彰村民?是給他們施壓呢?!?/p>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所長王建康認為:撿橘子的事情看似尋常,實則難得,“是鄉(xiāng)村道德建設的成功實踐”。尤其難得的是,“這是經濟發(fā)達村落涌現(xiàn)的道德模范群體”,“它用事實說明,只要處理得當,經濟發(fā)展與道德建設不但不矛盾,而且完全可能相互促進”。

如今,王家砭的村民又編出了新的快板:“掙錢不出去,離土不離鄉(xiāng),務工又務農,走的水泥路,住的小洋樓,喝的自來水, 吃的供應油, 月月有錢領,養(yǎng)老不發(fā)愁?!?/p>

這不就是一幅走向富裕文明的當代中國鄉(xiāng)村的小康圖景嗎?!

(編輯 郭晨梅)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所有版權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