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 嵱
和過去所有的研究不同,出《樂山抗日遠征軍老兵》一書的過程,讓魏奕雄深受感動。老兵對他說,我們70年沒有說話的機會,現在終于可以傾訴一下我們的心情、我們的感受,可以講一講當年浴血奮戰(zhàn)的故事了!

▲《樂山抗日遠征軍老兵》主編魏奕雄
2014年1月22日,本刊記者采訪了《樂山抗日遠征軍老兵》一書的主編,四川省樂山市文史學者魏奕雄。魏奕雄原是樂山市社科聯的主席、樂山市政協常委,退休后把全部精力用在了研究樂山的歷史文化上。
2 0 1 2年,他接觸到樂山關愛遠征軍老兵的志愿者游小玲和謝家俊后,積極投入到這本老兵口述歷史的出版運作中。
新西部:為什么要自費出這本關于遠征軍抗戰(zhàn)的口述歷史?
魏奕雄:我是學歷史的,長期從事樂山地方文化歷史的研究。由于這個淵源,我接觸到關愛老兵的志愿者。過去中國大陸在抗日宣傳上是側重于講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八路軍的抗戰(zhàn),很少講國民黨主戰(zhàn)場,更沒有講出國遠征的這段歷史,這是一種偏頗,一種對歷史的片面解讀。改革開放以后,這方面禁錮逐漸解除,特別是胡錦濤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講話中,明確指出了國民黨抗戰(zhàn)這個主戰(zhàn)場。
2011年4月份,樂山志愿者開始尋訪健在的遠征軍老兵,后來他們陸陸續(xù)續(xù)找到了四十幾位老兵,把文字整理出來,我看了其中的幾個采訪記錄,覺得很有價值。不管是自愿報名投筆從戎,還是被抓壯丁強迫而去的,他們遠赴印度、緬甸參加抗日,浴血奮戰(zhàn),都打出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精神。所以我說,我給你們出一本書。
新西部:由民間志愿者做的遠征軍口述歷史,在全國是不是第一本?
魏奕雄:第一本! 從上世紀90 年代開始,研究遠征軍的書陸陸續(xù)續(xù)出了很多,有學術性的、紀實的,還有一些文學創(chuàng)作。但是把每一位健在的老兵口述的歷史記載下來,整理成文,應該說這是第一本,我現在還沒有看到第二本。
新西部:為什么這第一本遠征軍口述歷史會誕生在樂山?
魏奕雄:我考證了我們當地的檔案,雖然查不到具體的數據,但是可以肯定地說,樂山當年有兩千到三千名左右的青壯年參加了1 9 4 2年到1 9 4 5年的遠征軍戰(zhàn)斗。前期是以抓的壯丁為主,后期是以學生兵為主。1 9 4 3年,蔣介石搞了個青年遠征軍,由蔣經國出面招聘十萬遠征軍,當時口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開始叫青年遠征軍,后來去掉遠征兩個字,叫青年軍。我在檔案館里查到了樂山縣,不是樂山市,1 9 4 3年是1 1 4個兵源,1 9 4 4年是3 3 0個青年軍的征軍名額。這只是一個縣,當時樂山專區(qū)有七、八個縣,所以我推算樂山有大約兩到三千的青年農民和青年學生參加遠征軍赴緬作戰(zhàn),至今還有一批八、九十歲的老兵健在,這是這本書一個最重要的基礎。
第二,我們有一批熱心的志愿者,不辭辛苦,自掏腰包,奔跑呼號,從街巷里, 從村莊里, 找到了四十幾位老兵,后來增加到五十幾位,認真地記錄下了他們的歷史,這就為我們這本書提供了起碼的素材。
第三,還有我這樣一個熱心于歷史研究的人來牽頭,如果沒有我參與這個事,肯定也不會有這本書。
新西部:作為研究歷史的學者,如今走到這些見證歷史的個體面前,跟過去的研究相比這本書有什么不同?
魏奕雄:過去我研究樂山抗日戰(zhàn)爭很多內容,包括故宮文物南遷、樂山大轟炸、樂西公路(樂山到西康,抗戰(zhàn)期間修通的一條跟滇緬公路連接的一條公路)等等,多數都是依靠檔案資料。這次全是老兵的口述,真正第一手的口述歷史。他們講的都是很細節(jié)性的東西,但正是由于這些細節(jié),補充了我們宏觀歷史敘述不足的地方,充滿了真實感和新鮮感,有些內容我們過去聞所未聞。包括送新兵的老兵被強行拉上飛機,包括拆日軍地雷摳出炸藥、燒開水煮野菜、上戰(zhàn)場穿毛線背心以區(qū)分敵我、在狗眼里安裝微型照相機拍攝日軍陣地、讓拆掉輪胎的吉普車在鐵路上奔馳、利用電線單雙層原理竊聽敵人的電話、藏在死人堆中揀回一條命、用酒向美軍士兵換槍、英國人高價收買中國遠征軍戰(zhàn)士組建派往北非戰(zhàn)場的雇傭軍,等等,讓我領略到了口述歷史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