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刊記者 呼東方 通訊員 康延良
第一次,他只身徒步調查陜北長城,歷時108天,走了1500多公里。他拍攝的圖片資料,得到被稱為“中國長城第一人”的古建保護專家羅哲文的充分肯定。
第二次,他參加了“中外聯(lián)合萬里長城行”,走完了中國長城全程,記了4萬多字的兩大本日記,畫了21張路線圖,拍了50個135膠卷,1800多張照片,還拍了500多張數(shù)碼照片, 18盤DV錄像帶。
如今,重新拍攝陜北長城36堡,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李生程在長城
因為腦梗,李生程的記憶常常突然中斷。說到關鍵處,就想不起人名或地名, 于是反復念叨:“叫什么來著?”
走在“ 三邊重鎮(zhèn)” 之一的安邊鎮(zhèn)上, 6 0 歲的“ 長城通” 李生程顯得自在而又隨意。多年來,鎮(zhèn)上的人們已經習慣了時不時有形形色色的外地人、甚至外國人來找李生程。他們知道,這些外地人都是因長城而來,這些人走了,“長城通”還是他們認識的那個本鄉(xiāng)本土的李生程。
看上去已經很老舊的安邊文化站大門口,新砌了6個微型長城跺臺,成為“陜北長城博物館”在這里建立的標志。李生程家的二層小樓,下面居住,上邊就是博物館。
說起長城,李生程欲言又止,臉上寫滿了一個孤獨靈魂30多年來的心思。
五里墩
五里墩,是明長城的一個烽火臺,因距安邊城東南五里地而得名。1 9 8 0年,李生程第一次將相機的鏡頭對準了它時,完全是下意識的,并沒想到此生會與長城結下如此之深的緣分。
1976年,正在定邊縣石洞溝公社鄭寨子大隊任支書的22歲李生程,被公社以“社來社去”身份推薦為榆林師范音美班的學員。“一個農村的孩子,能有機會上學,當然要拼命學習?!边x擇以美術為專業(yè)李生程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