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 墨
人和山不該是“征服”與“被征服”的對立關(guān)系,而應(yīng)該互相依存?!俺四_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帶走”,做到這點(diǎn),才能真正體會到攀登的快樂。
—潘 多

▲潘多(左)是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征服珠峰的女性(圖片來源/東方IC)
2014年3月31日上午7時,中國著名女登山家潘多因病去世,享年75歲。
這一消息,讓全世界的登山愛好者為之惋惜。
潘多是中國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女性,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從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她不僅是中國登山界的一面旗幟,還是世界登山史上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女英雄。
苦難童年
潘多是藏族人。她常說自己是日喀則人,因為日喀則是父親的故鄉(xiāng),也是自己出生的地方。她也稱自己是昌都人,昌都德格縣(今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她母親的故鄉(xiāng),也是她兒時生活過的地方。晚年時,她定居無錫,但她的心從未離開過養(yǎng)育她的青藏高原。
上個世紀(jì)30年代,潘多的父親次仁告別家鄉(xiāng)日喀則,到東部西康(今四川甘孜一帶)當(dāng)兵。按照噶廈(西藏舊地方政府)規(guī)定,家中如果有3個男孩,必須有一人做喇嘛,一人當(dāng)兵。
次仁在西康遇到了農(nóng)奴次久, 并與之成婚。不久,兩個人一起逃回了日喀則。那時,藏區(qū)經(jīng)常有農(nóng)奴逃跑和遷移,次久的主人早已習(xí)慣了,并且知道很快就會有新的農(nóng)奴找上門來的。
1939年,小潘多降生了。爸爸曾經(jīng)告訴潘多,說“潘多”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有本事的人”。
潘多的童年是不幸的, 她的爸爸“常年在山上給主人放馬”,一兩年都見不上一面。因此在潘多的記憶里,爸爸的形象是模糊的,她只記得瘦弱的母親每天從早到晚捻羊毛,織氆氌,然后換回她們活命的糌粑。
小潘多很羨慕那些早上能吃到大塊糌粑的富人家的孩子,夢想著天天能喝到熱騰騰的奶茶,還有香噴噴的酥油,再撒上一小把青稞面。她只能偶爾在早上吃到一小碗糌粑糊糊,她用手抓著吃,吃完了再將手指舔干凈。
后來,潘多知道了,爸爸還有一個家。5歲左右,潘多被爸爸帶到了一個阿姨的家。那位阿姨家有兩個小男孩,他們管潘多的爸爸也叫“爸爸”。在這里,小潘多能吃得稍微好一些。但半年后,她又回到了母親的身邊。
8歲時,潘多的爸爸去世了。和所有朗生(下層農(nóng)奴)的孩子一樣,小潘多很早就學(xué)會了幫媽媽干活。她除了會搓羊毛、織氆氌, 有時還要到別人家打小工,為主人家放羊。媽媽經(jīng)常接一些能帶到家里干的活兒,一方面讓潘多給她幫忙,另一方面是想在家里給潘多傳授一些手藝,讓女兒將來有個好的營生。
可是, 無論媽媽如何辛苦, 如何“有本事”,總是欠主人的錢和糧,而欠債是要受到懲罰的。有一次,潘多親眼看到主人的差巴( 農(nóng)奴主的家?。┯帽拮映榇蛞粋€趴在地上的人。鞭子“啪”的一聲抽下去,地上塵土飛揚(yáng),那人的后背上已經(jīng)血跡斑斑。帶著血色的鞭子一下一下地抽,一旁的潘多嚇得雙腿直打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