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精品视频一区_爱性久久久久久久久_在线看免费观看中国Av_一级大黄片免费视频在线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wǎng)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本刊動態(tài) >> 正文
元陽彝族傳統(tǒng)習俗探析
2014-04-15 21:26:00 來源:新西部雜志

元陽彝族傳統(tǒng)習俗探析

羅 晶

(云南省紅河州蒙自市州博物館 云南蒙自 661199)

【摘 要】文章簡要介紹了元陽彝族的歷史及傳統(tǒng)習俗,包括語言文字、宗教習俗、祭祀習俗、婚嫁習俗、喪葬習俗、節(jié)日習俗和服飾習俗等七個方面。著重指出,元陽彝族有彝文,他們信奉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信仰,即多神教。他們是一個文武并重講究文明禮貌的民族,認為黑色是高貴色,是服飾以黑為主的尚黑民族。由于貧困和無文化,從而產(chǎn)生了古樸的民俗。

【關鍵詞】彝族;歷史;傳統(tǒng)習俗;土著民族;尚黑

元陽彝族是云南的土著民族。據(jù)部分史書記載,遠古時代,其先民就在這塊四季如春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史稱古夷人。元陽縣自稱尼蘇頗的彝族一部分在公元21年西漢王莽執(zhí)政時,在云南石屏玉龍湖反王莽被鎮(zhèn)壓后,流落到元陽地區(qū)定居;一部分在宋趙時期,云南大理國消滅南詔國時發(fā)生民族戰(zhàn)爭而從通海、建水一帶流落到元陽定居。元陽彝族有彝文,但彝文掌握在少數(shù)貝瑪手中,不普及也就沒有應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國家普及基礎教育之前,刻木記事、結繩為號也就成為元陽彝族古老的記事方法。貧困和無文化,產(chǎn)生了古樸的民俗:

一是語言文字。元陽彝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為南方言,境內(nèi)有尼蘇、樸拉、姆基、阿魯?shù)确窖?。過去支系間方言有差異,現(xiàn)統(tǒng)一在尼蘇語下。

元陽彝族有文字,是先有彝文,再有漢文,三千多年前彝族在四川創(chuàng)造了文字,原先文字筆畫很簡單,為象形文字,后隨著社會生產(chǎn)實踐的復雜變化,文字也復雜起來,筆畫越來越多。境內(nèi)彝文與四川、貴州、云南楚雄地區(qū)的彝文相通,380年前由通海一帶移民帶入??傋旨s三千字,常用字一千左右,漢語稱貝瑪文、蝌蚪文,掌握在少數(shù)貝瑪?shù)氖种小?/p>

二是宗教習俗。元陽彝族信奉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信仰,即多神教。彝族的多神教與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不同,人的歸宿也就不同。元陽彝族篤信,人死后,貝瑪誦《指路經(jīng)》【1】,為亡人指路,可以指引亡人回到祖先原先居住的納天【2】。因為那里沒有人間的紛爭與爾虞我詐,是人人歡樂、祥和幸福的祖先居住地。元陽彝族天生勤勞,死時因要回到祖先地與祖先在一起生活,故要剃頭、沐浴、更新衣、穿新鞋。子女毫不吝嗇地殺雞、殺豬、宰牛,熱熱鬧鬧地為死者送行。亡者穿著干干凈凈的新衣、新鞋,帶上喪禮中所花掉的錢,吃掉的糧食,趕著所殺掉的雞、豬、牛,光宗耀祖地回到祖宗生活地納天,向祖先展示自己在世時的勤奮,積累的財產(chǎn)。

三是祭祀習俗。彝族認為,天、地、日、月、山、水、火等都是神的化身。所以,祭天地尤為突出,彝文古籍中有專門的《祭天地經(jīng)》、《情緒天地經(jīng)》等。元陽彝族舉行祭祀活動時,視祭祀內(nèi)容的不同,擺設的祭壇和祭壇上的祭品也不同。凡逢年過節(jié)祭祀祖先的祭壇或人亡時祭祀祖先的祭壇,一律用木桌子或蔑桌,祭品以馬纓花樹為核心,擺上稻谷、米、幣、熟肉、以及四樹一草等,主持人為貝瑪。凡驅除鬼魔、瘟疫、招魂的祭壇,臨時砍四根有丫的小木棍插起,搭上橫條,鋪上樹葉,稱臨時祭壇。上插起楊師咪格樹做的刀槍和樹枝,黃泡樹枝、青刺、蘆竹、土黃連、鐵制尖刀、生肉、生血等,以楊師咪格樹、黃泡刺為中心。主持人為貝瑪或巫師。凡招魂,祝遠行人、狩獵人平安的祭壇,為臨時祭壇,也有的不搭祭壇,就地為祭壇,上邊擺設的全為熟制品(熟雞、熟肉、米飯、開水等)。主持為貝瑪或巫師。

四是婚嫁習俗。歷史上元陽彝族婚姻走過艱難曲折的道路,經(jīng)歷過群婚、兄妹婚、姑表婚、走婚、搶婚及遠親婚。同宗同姓(即同一宗族或同一圖騰)彝族不婚,五代內(nèi)親表兄妹不婚,有轉房習俗,但不得弟兄兩人娶姐妹兩人,不得一妻多夫。彝族文字中記載群婚、兄妹婚不多,時間延續(xù)也不長,但姑表婚、母系社會中的走婚記載的較多,延續(xù)時間也較長。至今云南彝族唱情歌開頭都是:“阿表哥、阿表妹?!本褪沁@個遺跡。

姑娘出嫁前一夜,在親戚或鄰居家邀同村昔日男女青年朋友吃火炒豆、爆米花敘舊情,作告別。第二天早上,男方家娶親隊伍帶著豬肉、雞、酒、新娘新衣來女方家娶親,娶親隊伍進門時,村里的男女青年用鍋底的灰抹黑娶親者的臉,表示歡迎。女方家請來家族長者、舅舅坐上席,把男方家?guī)淼氖称纷龊煤笸酝?,嫂子帶新娘打扮,臨走時新娘新郎向父母、家族長者磕頭告別,新娘唱《哭嫁歌》,謂之“哭好命”,邊哭邊由家中的兄或弟將新娘背出,或讓新娘坐在一條長凳上,由兄弟抬出娘家。新郎家請好一位貝瑪做婚禮主持人,當新郎新娘到面前時站定,貝瑪用弓向左右各射出一支箭,意為開弓沒有回頭箭,兩人不得悔婚。彝族沒有送入洞房的習俗。婚后第二天或第三天,新娘、新郎帶上一只雞、幾斤肉、幾斤酒,雙雙回到新娘家,看望父母,席畢返回。這種禮俗就是彝族中的“回門”。

五是喪葬習俗。在家咽氣視為好死,停尸于堂里,擇日出葬。在外咽氣視為不好,停尸于寨外,擇日出葬。非正常死亡視為不吉,不擇日,隨時可出葬。咽氣時,須由兒子接氣,如來得及,用一碗米,米中放一個蛋,大聲喊:父親或母親,把氣給我,讓亡者的氣進入碗里的米中。如果來不及,則用雙手接氣,后放入有蛋的米中,然后將米和蛋煮成半熟,放在尸體或棺木旁,出葬時隨棺或尸體至村里定的陰陽界外,拋于野外。

入葬的墳地頭天就由族人選定好,選好后向空中拋一枚雞蛋,如雞蛋落地破裂,認為是好地,不破裂,則另選一地,直至破裂。墳地選好后,先撒一粒碎銀,意為買地錢。墳坑要挖至7層土,約深60-80厘米。然后放入棺木,蓋上土,用石圍墳,立石碑,圍高墳地。

停尸守靈期間,禁忌貓近前,更不能跳躍棺木上,認為貓觸碰尸體棺木,死者會為之嚇跳而驟然直立,抱住旁人,又認為貓為虎性,偶逢此意外,就使之抱住扁擔或其他物具,尸體當可恢復原狀。

六是節(jié)日習俗。元陽彝族一年中有三個節(jié)日,即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的“買遮菲托”(火把節(jié))、冬月二十四日的“咱合枯莫”(冬月年)和咪嘎豪。

七是服飾習俗。元陽彝族是尚黑民族,認為黑色是高貴色,服飾以黑為主。元陽彝族支系不同,但大多數(shù)受尼蘇支系的影響。服飾大同小異。女子童年時戴虎頭帽,少年或未婚女戴公雞帽,穿右開襟長衣、穿筒裙,清乾隆年間后改為長褲。已婚至中老年婦女,頭飾為黑色包巾,長衣為右開襟無領短袖長衣,也稱長擺衣。有長袖無領右開襟短衣。褲為打折長褲,腰系日月形腰帶。1942年后,隨著生活日益提高,外來有色布料占領市場,彝族婦女多選紅色、粉紅色、綠色為上衣。褲腳、短衣褂、長衣無領處都鑲有花邊圖案。公雞帽上多鑲有圖案和銀做的各種裝飾品。

男人服飾頭飾為包頭,上衣為右開襟無領長衣,有對襟無領短內(nèi)衣和領褂,褲為打折大褲襠,赤腳,外披一件外衣(也叫披衣)。

【注釋】

【1】《指路經(jīng)》實際是家族遷徙路線,它用倒敘的手法,將亡者靈魂從現(xiàn)居住地一步步地倒敘回納天所經(jīng)過的山川河流村舍荒野。

【2】納天是彝族始祖阿普獨姆出生、居住、娶天仙女孕育人類的地方,人類出生后從這山巖洞里走出來,人去世后也要會到這山巖洞里。

【參考文獻】

【1】龍倮貴.紅河彝族古代史略考.元陽彝學,2012年9月第一版

【2】馬里文.元陽彝族風情.元陽彝學,第二輯

【3】紅河民族系列叢書.紅河彝族文化史

【作者簡介】

羅晶 (1969.1),女,云南省蒙自市人,館員,研究方向:文博。

(責任編輯 郭晨梅)

讀取內(nèi)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wǎng)所有版權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