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刊記者 呼東方
他只有24歲,卻已是擁有兩家公司的小老板。
從甘肅到黑龍江,從俄羅斯再到上海,他每向前走一步,都能學到很多東西,也能得到很多東西。
“不管做人,還是經(jīng)商,我覺得都要守住一個本分?!边@是他作為一個大學畢業(yè)生,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所獲得的最重要的經(jīng)驗。

▲解拓里近影
今年的這個夏天,據(jù)說是140年以來上海最長的一個夏天。
七月流火的時候,解拓里將自己愛車中被曬化的車墊,用手機拍了一張照片,發(fā)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引來了眾多圍觀者的驚嘆。
幾天過后, 等微信圈的朋友再看到他發(fā)出的照片時,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在海南了。
“ 上海的快遞公司和婚慶公司在七、八月份是淡季,我就有時間約朋友去湖北、海南、云南和山東游玩,說是游玩,其實更多是想考察一下市場,看看自己還能拓展一下什么新的領(lǐng)域?!?/p>
同在一個旅行團的人,都把解拓里當成了一個家境不錯的大學生。他們并不知道,這個長著一張娃娃臉、大學畢業(yè)剛剛兩年的大男孩,已經(jīng)是上海兩家公司的老板了。
高中時期的別樣經(jīng)歷
1989年出生的解拓里,只能勉強算是個“80后”。雖然原籍是上海,又在上海創(chuàng)業(yè),但他骨子里卻始終懷念著自己的生長地—蘭州。
“有時夢里都在吃蘭州拉面。”在上海漫長的高溫季節(jié)中,解拓里更想念蘭州“四季分明的氣候”。
解拓里的爺爺和奶奶是從上海里弄的洋學堂考出來的新中國第一代大學生,上世紀50年代初,他們響應(yīng)“建設(shè)大西北”的號召,分別來到蘭州鐵道學院(現(xiàn)為蘭州交通大學)和甘肅省國稅局工作。
解拓里說,高一之前,他生活的基本范圍都是在蘭州交通大學的院子里,在交大的附小和附中,沒有任何波瀾地接受著每一個孩子應(yīng)該接受的教育。
可到了高中,解拓里的生活環(huán)境卻發(fā)生了巨變?!案咭粫r,父母為了鍛煉我吃苦和獨立生活的能力,把我送到了那個山腳下的學校。”
解拓里所說的“ 那個山腳下的學?!保俏挥谄钸B山下的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第一中學。
其實民樂縣第一中學在甘肅也是一所名校,用解拓里的話說,該校以“魔鬼式”教學和軍事化管理著稱,每年都能有10多人考入清華和北大。
父母的這個希望鍛煉兒子的決定,卻讓解拓里有點兒暗自欣喜,因為他覺得這是擺脫父母管制和固有生活圈子的好機會。
“16個人住一個宿舍,沒有浴室,沒有獨立衛(wèi)生間,一層樓一個廁所,早上5點起床,幾百個人搶水龍頭。”解拓里說,“學校的安排完全是死讀書,從起床到睡覺,安排得滿滿的。”
這所學校每三個星期放一次大假,兩天半。解拓里說,其實是讓學生們回家?guī)图依锔赊r(nóng)活。遇到這樣的大假,他就跟著去同學家睡大炕,收莊稼,吃農(nó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