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懷珠
習仲勛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領導人,無論在什么崗位、什么地方、什么情況下,他都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心里始終裝著人民群眾,關心關切困難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因而留下了不少求真務實、親民愛民的故事。
▲1959年6月6日,習仲勛在陜西渭南雙王公社向農(nóng)民了解小麥生產(chǎn)情況。
“這兩個例子還是加上好”
習仲勛特別重視人民群眾的來信來訪,他在擔任國務院秘書長期間, 要求國務院秘書廳認真地做好人民來信來訪工作,暢通聯(lián)系群眾的渠道。習仲勛不但這樣要求信訪干部,而且親自接待處理群眾來信來訪。為了直接了解和掌握人民群眾來信來訪的實際情況,曾專門指定一名秘書定期到信訪接待室,協(xié)助處理人民來信來訪,及時了解社情民意。
1 9 5 4年底,西北地區(qū)來信來訪反映在統(tǒng)購統(tǒng)銷中食油供應緊張,棉花、棉布購銷不合理,一些地方政府強迫命令,大吃大喝,干群關系緊張等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涉及黨的農(nóng)村政策,有的涉及領導機關和干部的工作作風。習仲勛認為,事關重大,應當向毛澤東、周恩來寫一個專題報告。他讓秘書起草報告,并指示一定要把農(nóng)村的真實情況反映給黨中央。
但是,看了秘書起草的報告后,習仲勛卻皺起了眉頭,問道:“群眾不滿食油供應緊張情況的實例為什么沒有寫上去?議事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據(jù)?!泵貢鵀殡y地說,例子中有些話說得比較粗俗,是否可以不一一列舉? 但習仲勛堅持“要把真實情況報告毛澤東”,讓秘書原汁原味地把意見在材料上反映出來。
原來, 群眾在來信中反映了兩件事。一件是,有人認為現(xiàn)在油比舊社會還緊張,因而講怪話說“食油四兩,想起老蔣”;另一件是,有人反映說一位農(nóng)民趕著木轱轆大車跑運輸,車軸因沒有油潤滑而發(fā)出吱吱響聲,氣得這位趕車的農(nóng)民說:“我都沒油吃,你還想吃油呢!”說完就向車轱轆撒了一泡尿,以此來發(fā)泄對食油供應政策的不滿。
習仲勛說,這兩個例子雖然有欠妥之處,但真實、生動地反映出我們地方政府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一定的說服力,還是加上好。于是,秘書把這兩件事情加上。毛澤東和周恩來看了這份報告后,非常重視,立即批示有關方面盡快解決。
三年困難期間, 國務院秘書廳收到一封某省群眾反映生活困難的來信,同時寄來一包老百姓用來充饑的東西。工作人員拿去向習仲勛匯報,他仔細閱讀了信件,并打開包裹,當場把食物掰下一塊,放到嘴里咀嚼起來,說:“這哪里是人吃的東西!”他把這些情況匯報給周恩來,立即派出調(diào)查組,弄清情況,組織展開了調(diào)運糧食的救災工作,使重災區(qū)的群眾得到救濟,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
“我們都是普通勞動者”
1958年6月15日,習仲勛隨同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帶領中央國家機關和中央直屬機關3 0 0多名干部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參加義務勞動。看到中央領導來了,工地上的群眾都很激動, 大家齊聲喊道:歡迎首長蒞臨工地!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向大家招手致意。習仲勛對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