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評論員”三個字,就足以闡釋白巖松在央視主持人中的地位。然而,他對他的這份工作性質(zhì)的描述卻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盡管如此,他依然坦然地向公眾宣布:我要進入到得罪人的時代了!

白巖松給大學生演講
2012年10月22日,央視《新聞1+1》節(jié)目中討論的話題是“房叔”。從網(wǎng)上有帖子曝光“房叔”有21套房產(chǎn),到有關(guān)部門將其“雙規(guī)”,并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僅僅只有十幾天的時間。評論員白巖松也覺得,這事兒“處理的夠快”,不過,他更感興趣的是,網(wǎng)絡(luò)時代,如何形成一股合力,反腐倡廉。
作為央視評論員,白巖松最大的特色,不僅僅在于發(fā)出批評的聲音,更在于建設(shè)性的言論。這也是新聞頻道的直播類新聞評論節(jié)目能穩(wěn)健存活的秘密武器。
對白巖松來說,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人在,陣地在”。
1985年,白巖松從家鄉(xiāng)內(nèi)蒙古海拉爾二中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廣播報社工作。如果不是崔永元來電話讓白巖松去央視新成立的《東方時空》欄目幫忙做策劃,如果不是中國廣播報社籌辦的新報紙《流行音樂世界》尚未誕生就夭折,白巖松會不會坐在央視的主播臺上,微皺著眉頭侃侃而談,還真是說不定的事情。
1993年,白巖松帶著兼職的想法,在《東方時空》子欄目《東方之子》做策劃,結(jié)果一不小心,就由幕后走向了前臺。兩年后,他成了《東方時空》四個總主持人之一。
第一次在《東方之子》當主持,白巖松就嘗到了體制約束的滋味。他想穿著休閑裝出境主持,最底線也是穿西裝,不打領(lǐng)帶。結(jié)果,他不僅套上一件借來的寬大不合身的西裝不說,領(lǐng)帶也打得中規(guī)中矩。他的“自由設(shè)想”被一句“尊重群眾”就擊潰了。
隨后,白巖松主持了一系列的大型直播節(jié)目。他參與的央視第一個直播類節(jié)目是香港回歸。那不僅是中央電視臺,也是中國整個傳媒領(lǐng)域首次用直播的方式去記錄一次歷史事件。
為做好那次72小時的直播,節(jié)目組提前一個多月就去了深圳。白巖松在深圳那些天,天天睡不著覺,忙碌加上焦慮,從此,他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新聞考驗的不是業(yè)務(wù),而是心理。
1998年,江澤民和克林頓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記者招待會,,接著,克林頓在北大發(fā)表演講。克林頓在回答記者提問在中國印象最深的事情時,他的答案是中央電視臺直播了那兩場活動。而這兩場活動的直播,白巖松都是主持人。
此后,從“澳門回歸祖國”到第27屆悉尼奧運會,從莫斯科北京申奧到連宋大陸行,再到北京奧運會、汶川地震直播、倫敦奧運會,央視直播總能看到白巖松的身影,以至于坊間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在電視上看到白巖松,就知道發(fā)生大事了?!?/p>
悉尼奧運會,央視有史以來第一次派了兩個主持人進行全程直播。用白巖松的話說,“我們每天工作15個小時,整天在大家面前晃?!?/p>
回國后,白巖松所到之處,迎接他的都是鮮花和掌聲,四處請他做講座?!耙粋€社會對一個人的關(guān)注放大到了非??膳碌牡夭健?,他覺得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作家劉恒曾與白巖松有這樣的對話。
“小白,如日中天,小心太陽落山啊?!?/p>
“放心,換個地平線再升起一回唄。”
白巖松選擇從觀眾的視線中消失一年,他的理由是,“工作好幾年你就得沉一年,清理思路,停下腳步回過頭去看一看?!彼x擇了告別,告別《東方時空》。
一年不露面的白巖松,孕育出一個新節(jié)目——《時空連線》,他原本想做一個子夜時分播出的的有深度的小眾化的節(jié)目,沒想到節(jié)目播出后,關(guān)注度卻很高,成了一個大眾化的節(jié)目。10個月后,該節(jié)目的收視率就進入央視一套前10名。
2003年央視改版,新聞頻道成立,白巖松一口氣籌備策劃了該頻道的三個欄目:《新聞1+1》;《新聞會客廳》、《中國周刊》,并成為《新聞1+1》的評論員。
“白巖松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同時他也有非常飽滿的熱情,他思維敏捷,語言流暢,往往是邊想邊說,但有時是邊說邊想,總之,我覺得他具備做主持人所需要的很多方面的天賦?!痹?jīng)是《東方時空》總制片人的陳虻這樣評價白巖松。
作為白巖松的“職業(yè)導師”和“伯樂”的時間則有這樣一種說法:“白巖松的語言特點是辭藻豐富華麗,以至于隱晦性更強,這是他涉及敏感性話題的優(yōu)勢?!?/p>
不久,三個欄目漸漸成熟時,白巖松將三個欄目的制片人全推了,專心地當他的評論員和主持人。不過令他驕傲的是,他那個組一下子提拔了十幾個人,成才率最高。
做評論員這些年,盡管網(wǎng)絡(luò)上不是傳來白巖松停職、辭職、自殺的留言和傳言,但他總是以評論員的身份,準時出現(xiàn)在節(jié)目當中。
什么是他的秘密武器?
“批評是為了什么?批評是為了建設(shè)?!薄爱斉u是建設(shè)的時候,大家會去推動它。”他說。
在2010年在廣州亞運會開幕式上,作為主持的白巖松,在前半場對免費公交提出了不同看法,他指出免費后地鐵的人流最多時增加了一倍,超出了運輸能力,實際上他是在批評當?shù)卣k好事沒把細節(jié)做好。不僅如此,他還把過去廣東各種媒體批評亞運會工程擾民等等批評全部羅列了出來。
但到了下半場,白巖松口鋒一轉(zhuǎn),說廣州亞運會籌辦的過程當中,天天報紙上有批評,領(lǐng)導正面回應(yīng)和道歉是中國進步的一部分。
于是,有采訪過白巖松的記者總結(jié)說:白巖松善于轉(zhuǎn)折。而他的同事對他的評價是:政策吃得比較透,無論站的姿勢,還是高度,都很準。
離開家鄉(xiāng)很多年,但白巖松還是每年都要回去看一下,與初中的、高中的同學聊聊天、吹吹牛。
“你不能跟同學直接去聊經(jīng)濟危機,不能去聊救市,不能去聊醫(yī)改究竟該怎么著,但是你可以去聊往事,你就覺得聊往事才是最幸福的時刻?!卑讕r松說。但是,一走進演播室,一坐在話筒前,白巖松卻必須去說那些事關(guān)國計民生的大事兒。
“記得當初有人說,當評論員最重要的是有思想,我說思想就是真理,就幾個,我們不會天天去說那種思想,思想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來,敏銳、勇氣和方向感是重要的”這是 白巖松對當評論員所具有的素質(zhì)的評判。
白巖松說他從不抱怨,他想的是如何當好一個具有建設(shè)性的批評者?!拔矣X得中國的新聞人是世界上最痛苦又最幸福的。痛苦在于可能有很多的約束,但幸福在于我們立即就可以把所有沒有做好的理由都推到體制身上。”
但是,建設(shè)性批評是必要的,“即使你做的很多東西很尖銳,可能讓人聽著也不舒服,但是因為有建設(shè)性,大家也都能夠接受?!痹谒磥恚Y安事件那期節(jié)目就具有建設(shè)性和突破性,突破的地方在于“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不明真相的老百姓”這些說法遭到棄用。
處于輿論漩渦中的白巖松,也常常被人批評。
“你干的事再漂亮,也別指望人家太多的喝彩,因為這是正常的,因為你在央視;而你哪一點干得不好或者出了漏洞,就必須接受人們的冷嘲熱諷,因為你在央視?!卑讕r松把這都想透了,因此也就釋然了。
而立之年,白巖松寫了《痛,并快樂著》,那時他強調(diào)的依然是快樂,痛是付出的代價。不惑之年,他又寫了《你幸福了嗎?》,一個問號,寫盡了所有的不確定。
不過,有一點白巖松是確定的:“我要進入到得罪人的時代了,一個做新聞主持人,一個做評論員,如果被所有人喜歡,那是一種悲哀?!?/p>
聽上去,甚為悲壯。(文/本刊記者 秦 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