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刊記者 呼東方
秦嶺深處的青山綠水令人向往,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卻紛紛離開大山,到山西、內蒙古、河北等地的礦山打工。多年后,這些年輕力壯的漢子一個個變成塵肺病人,而他們的孩子又一個個踏上了打工之路……

呂仁義又感冒了。每一次感冒,他都覺得自己可能會挺不過去,這一次也一樣。
呂仁義是陜西省平利縣廣佛鎮(zhèn)松河村的村民,上世紀90年代去了山西打工,前幾年開始感到胸口憋氣,到縣醫(yī)院檢查后,被告知得了塵肺病。
他起初并不知道塵肺病是什么病,但很快便有令他不安的消息傳來,附近幾個和他一起外出打工的老鄉(xiāng),也得了這種病,而且先后去世。
他這才覺得害怕了。
2013年5月21日,記者隨公益組織“大愛清塵”志愿者來到平利縣廣佛鎮(zhèn),對廣佛、馮家梁、松河等六個村子農民工塵肺病情況進行了入戶調查。
打工的代價
平利縣緊鄰安康市漢濱區(qū),處在陜鄂渝三省交匯處,號稱“女媧故里”、“中國最美鄉(xiāng)村”。全縣人口23萬人,農業(yè)人口就有19.7萬人。
由于地處秦巴山區(qū),平利縣的地貌為“八山一水一分田”。雖然盛產著名的絞股藍和富硒茶,但絕大多數山民由于耕地非常少,基本沒有什么收入。
上世紀90年代開始,平利縣與安康市的其他山區(qū)縣一樣,開始向外大量輸出務工人員。平利縣勞動人事保障局就業(yè)培訓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他們2012年年底統(tǒng)計,全縣有4.8萬農民工外出務工。
這些離開大山的農民大多去往山西、河北、內蒙古等地打工,最早出去的一批人很快傳回消息:“每個月能掙一千多元!”于是,大山里更多青壯男子踏上了打工的征程。
記者是在廣佛鎮(zhèn)中心醫(yī)院見到呂仁義的,他正是當年那支外出打工隊伍中的一員。
1998年,呂仁義跟著當地一名叫劉波的工頭到了山西忻州。他清楚記得,自己第一個打工的地方叫山西省忻州地區(qū)沙河金礦土產公司。
“礦洞里全是灰,連對面的人都看不清?!眳稳柿x在井下做了幾年風炮工,“連個口罩都不戴”。后來,他又換到了另一個同鄉(xiāng)工頭金國宗手下干活,因為那里給錢多一些。
2009年,呂仁義在平利縣醫(yī)院被確診為塵肺病。家人帶著他到省城檢查、住院,但并沒什么效果,病情反而越來越重。如今,他已是塵肺三期,體重由原來的130多斤下降到80多斤。
呂仁義曾想過去山西找?guī)н^他的工頭討要看病的費用,但工頭早就找不到了,況且他10多年的時間換了十幾個地方打工,也沒有哪個老板承認是在他那兒患上的病。
這期間,與呂仁義同在山西金礦打過工的老鄉(xiāng)金貴平和劉詩平陸續(xù)離世,他覺得,自己也快了……
今年年初,呂仁義和家人聽說銅川礦務局醫(yī)院專門治塵肺病,就抱著一絲希望去了一趟?!瓣帤v的二月十二,我就到了銅川,檢查完,大夫告訴 我是塵肺三期,不能洗肺了?!眳稳柿x一臉絕望地說。
這幾年為了治病,家里不僅花光了呂仁義打工賺的所有錢,又背上了3萬多元的債。“我讓我的后人再不要出去打工了,在家好好種地?!眳稳柿x喘息著說完這句話,眼含淚水。
記者臨走時,頭發(fā)已經花白的呂仁義還是有點不甘心地追問道:“這病真沒得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