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金邊5月4日電 中新社記者周群 蔣雪林
中國的稻種,在柬埔寨的土地上開花結果,稻米最后又回到中國,出現(xiàn)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大米這種有趣的輪回,目前正在中柬、中老、中越等國之間上演著。
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沿著絲綢之路給東南亞各國帶去了中國先進的農耕技術。如今,一群趕潮“海上新絲路”建設的中國人,正在重復著600多年前的故事——他們下南洋,帶去良種和現(xiàn)代農耕技術。
來自中國廣西的蘭暉焰正是這群趕潮人中的一位。2008年他來到柬埔寨,和幾位中國朋友一起注冊成立福沃得(柬埔寨)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蘭暉焰擔任執(zhí)行董事。
四月下旬的柬埔寨,驕陽似火。沿著柬埔寨5號公路北行大約40公里,就到了磅清揚省境內的福沃得公司水稻品種試驗基地。剛剛收割的水稻在驕陽下暴曬,不久后,這些稻谷就會被加工成稻米,運回中國。
“現(xiàn)在,在中國的餐桌上已經(jīng)能吃到柬埔寨的優(yōu)質大米,福沃得公司2013年出產稻米270噸,其中約135噸已于今年3月運抵中國防城港,進入廣西市場?!碧m暉焰說。
蘭暉焰告訴中新社記者,中國稻種在這個基地試驗種植已取得成功,篩選出適合在柬埔寨進行推廣的水稻品種16個,平均畝產在380公斤左右,單位產量比當?shù)剞r戶種植的高出70%。
基地的稻田管理員萬迪是柬埔寨人,兩年前他來到基地。“過去一直認為水稻種植只能‘等天吃飯’,天不下雨,地只能丟荒。”萬迪說,福沃得公司打井灌溉,即使是旱季也能進行水稻種植,這讓他很開眼界。通過福沃得公司的培訓,他對水稻種植有了新的認識:施肥、防蟲都要有一套完整的技術規(guī)范。
受訓后,萬迪采用學到的技術耕種自家的農田,水稻收成比周邊農戶的高出30%以上。
萬迪的成功引來眾多柬埔寨人的效仿,蘭暉焰告訴記者,“最近三年來,周邊農戶越來越多到福沃得公司學習農技、采購中國谷種?!被匾呀?jīng)培訓當?shù)剞r民160人次。
民營的福沃得公司,是中國農業(yè)部“亞洲糧食安全合作戰(zhàn)略規(guī)劃”重點扶持“走出去”的企業(yè)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政府援柬農業(yè)項目“中柬農業(yè)促進中心”的項目實施單位?!耙M中國優(yōu)良種苗及先進技術,在柬埔寨示范推廣,是公司的核心業(yè)務。”蘭暉焰說。
蘭暉焰未來三年的目標,是培訓柬埔寨農民3000人,農業(yè)技術員1000人,技術示范推廣面積達15萬畝。
2010年10月,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在第13次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中提出,“進一步實施優(yōu)質高產農作物示范田建設,與東盟各國共同建設農作物優(yōu)良品種試驗站20個”。一批中國農業(yè)開發(fā)企業(yè)循著這條路,走進東盟國家。
在老撾,類似的項目也已實施。2012年9月,“中國—老撾合作農作物優(yōu)良品種試驗站”在萬象揭牌。該項目由廣西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和老撾農林部種植司組織實施。
在萬象市郊的“中國—老撾合作農作物優(yōu)良品種試驗站”,該站副站長覃志和告訴記者,再過20多天試驗站就可以收割稻谷,將大米賣回中國去,是他們的目標之一。
對于中柬農業(yè)領域的合作,柬埔寨副首相賀南洪告訴中新社記者,中柬農業(yè)合作潛力大。他同時表示,“目前柬埔寨缺乏大米加工企業(yè),我們歡迎中國公司投資碾米廠?!?/p>
老撾副總理宋沙瓦亦感謝中國在農業(yè)領域給予的援助,他希望通過談判,老撾更多的大米進入中國市場。
對于“利用中國人的大腦和自己的土地”來賺中國人的錢,老撾青年Chanthaphone很感興趣。他說:“在中國—老撾合作農作物優(yōu)良品種試驗站學好技術后,我也想大規(guī)模種植水稻,然后把大米賣到中國去,自己做老板。”
(編輯 杜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