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精品视频一区_爱性久久久久久久久_在线看免费观看中国Av_一级大黄片免费视频在线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wǎng)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論新著 >> 正文
中華水利會館紀行
2023-02-27 08:00:00 來源:《西安日報》 作者:解維漢

□解維漢

前一陣,去涇陽縣游覽鄭國渠路上,司機說:“我先帶你們?nèi)€地方,你們一定會感興趣?!?/p>

車子開進王橋鎮(zhèn)社樹村,在一片院落前停了下來。這是一處典型的關(guān)中民居的高門大屋。現(xiàn)存前后兩院,中部為兩進大殿,高大氣派。內(nèi)層大殿有八個粗約二尺的柱子承載屋頂,此殿窗、門、檐、墻及柱下基石雕飾精美,石雕、磚雕和木雕,各有特色??逃性萍y、花草、器物等,內(nèi)容有暗八仙、二龍戲珠、喜鵲賀壽等,裝飾富麗典雅,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外層大殿布置亦精美異常。面闊五六間,形似蝙蝠的巨大青磚造型,正中開一大門,并無其他門窗。走進大門跨過那道門檻后,便進入一個廊柱林立的古老空間。旁邊的廂房、腳下的青石、墻上的磚雕,以及自空而下的天光,一起營造出了一個遙遠而又有些虛幻的空間,室內(nèi)并無任何家具與展陳,空空落落,仿佛剛建成尚未入住的空宅。

據(jù)說,這座中華水利會館,曾經(jīng)是李儀祉先生任陜西省水利局局長時設(shè)立的臨時會館,也曾作為涇惠渠工程指揮部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后該處再度被作為涇惠渠管理局的辦公場所,村里人習慣叫水利會。水利會,為研究清代建筑形制及涇惠渠興建史乃至中國水利史提供了實物資料。目前建筑保護基本完整,見證了從清末至新中國成立以來涇惠渠工程測量、設(shè)計、施工、管理過程,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1982年被列入涇陽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列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墻面房頂都很新,似乎是剛剛完成了加固整修。院子里立著一塊大石,上面刻有一句楷體紅字:“愿同胞愛惜此水愛惜此渠?!笔鹈袄顓f(xié)”。李儀祉姓李,名協(xié),字儀祉。字跡當為李儀祉親筆所書。

那么,這處大院最早的主人是誰呢?為何后來變成中華水利會館?經(jīng)溯本探源,方知社樹村的水利會館前身是社樹姚家“惠賢堂”的祠堂。社樹姚家是村里大戶人家,始祖是元朝誥授中憲大夫的駙馬都尉姚成,明初其子敬禮公攜族人從河南遷徙到?jīng)荜柋庇铮笤龠w社樹村。明萬歷年間,姚氏八世孫姚清純、姚方鐘赴四川經(jīng)商獲利后在社樹村廣置田產(chǎn),建“姚恒裕堂”,人稱“花門樓家”。清順治時,十二世孫姚一陽在四川雅州經(jīng)商東山再起,至十四世孫時在雅州建立總號,相繼在瀘定、重慶、瀘州、綿州等地設(shè)分號數(shù)十處,總名“永聚公號”。此后,商務(wù)范圍擴展至東沿長江,西通藏地,遠涉緬甸、越南、印尼、沙俄等地,主要經(jīng)營布、鹽、糖、茶、木耳、絲綢、藥材等。至清康熙中后期,永聚公號再分出永晉源、萬永聚全兩大商號,伙計數(shù)千之眾,人稱總號“姚百萬”,后又增恒順益、恒順合、恒順源、天增公四大商號。慈禧曾為姚家題匾,林則徐西行赴新疆途中造訪姚家時題寫對聯(lián):“善為至寶一生用則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p>

西安蘆進士巷的姚家大院,也是社樹姚家的省城房產(chǎn)。清代嚴樹森題寫的“元駙馬都尉姚氏合族始祖神道碑”已移遷于大院圍墻之外。從明朝到清朝富甲一方,長達近三百年,眾多子孫后代在社樹劃分為十個堂口??上宄┠?,姚家家道衰落,惠賢堂主將本支祠堂以三百兩銀子的價格賣給了龍洞渠管理局。龍洞渠即為涇惠渠的前身。 清朝時,管理龍洞渠的機構(gòu)叫“水都衙門”,管理著涇陽、三原等五縣水務(wù)工作,曾設(shè)在現(xiàn)在的王橋鎮(zhèn)木梳灣衙背后村。民國初期,龍洞渠管理局遷移至社樹村姚家祠堂辦公,祠堂從此變成了水利會館。而社樹姚家祖上曾當過龍洞渠的副渠首,管理過當?shù)氐乃聵I(yè)。

設(shè)立水利會館后,這里成為修建涇渭渠的指揮部。據(jù)涇陽縣志記載,民國年間涇陽縣第一條電話線就通到社樹水利會館引涇辦事處。社樹村北曾建有涇惠渠第一個分水閘“兩儀閘”。伴隨著涇惠渠(舊稱釣兒嘴工程或渭北引涇工程)的籌備、建設(shè)、維護與管理,全程見證了新舊引涇工程的歷史交替。1930年,李儀祉先生主持修建涇惠渠工程期間,將“渭北水利工程處”設(shè)在水利會館靠前指揮,他長期駐扎在社樹村渭北水利工程處辦公,并日夜奔走在水利工地上。很早之前,水利會館曾保留李儀祉當年使用過的水泥澡盆;陜西水利博物館至今保存李儀祉辛苦工作一天后在水利會館休息時使用過的梯形梧桐木枕,便是李儀祉先生獻身水利及涇惠渠修建的重要歷史物證。涇惠渠修建期間,為了縮短駐地與測量地點的距離,也為了保證法國、挪威等外籍專家與工程人員的給養(yǎng)供給,社樹水利會館就成為工程測量的后勤基地和“招待中心”。參觀該工程的中外人員,也多以水利會館為臨時落腳點;到訪水利會館的中外政要,文化、工程界名流,如過江之鯽。

據(jù)《西北文化日報》報道,1932年6月,參加涇惠渠一期放水典禮的政要名流吳稚暉、禇民誼、徐正大、劉峙、朱兆奎、谷正鼎、寇遐、朱子橋、塔德、貝克、馮欽哉、陳福田等中外來賓一千余人,多數(shù)會后于下午在社樹水利會館用餐。1934年、1935年,民國政府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多次到達社樹水利會館。楊虎城將軍作為涇惠渠修建主導者之一,于右任先生身為涇陽鄉(xiāng)黨,到社樹水利會館算是串門。1938年,李儀祉先生不幸病逝,埋骨涇水之畔,社樹水利會館再一次迎來大批工程界和政治要人到此棲息,參加祭奠、安葬儀式。1941年,涇陽采取特別紀念形式,借用社樹村北李儀祉陵園,舉辦涇陽縣第三屆農(nóng)展會,其籌備處就在水利會館。

二十世紀末,水利會館衰敗零落,近年來文物部門修葺一新,重現(xiàn)高大壯闊的宅第風貌。如今的中華水利會館,早已沒有了昔日的繁忙,十分安靜,成為一處飽含滄桑的紀念水利工程的建筑遺址。即便從這處不甚起眼的鄉(xiāng)土遺存,也可窺見秦商先驅(qū)和陜西水利的歷史云煙以及知名人物的精神風范。

(本文選自2023年2月27日《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王順利/《新西部》雜志·新西部網(wǎng)










讀取內(nèi)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wǎng)所有版權(quán)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shù)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