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精品视频一区_爱性久久久久久久久_在线看免费观看中国Av_一级大黄片免费视频在线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wǎng)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論新著 >> 正文
姚海濱散文《從墓志銘看家風》
2023-03-27 08:00:00 來源:《西安日報》2023年3月27日第八版 作者:姚海濱

543A4

▲姚海濱

▲2023年3月27日《西安日報》第八版

朋友閆水平偶然得到一方明代大儒呂應祥之弟呂應祿的墓志銘,請我予以校注。完成校注后,呂應祿的為人處世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聯(lián)想到呂氏家風,感到很受教益,就想和大家一同分享。

呂應祥,字子和,號龍山,明陜西涇陽木梳灣村人,嘉靖壬辰年(1532)進士。他奉旨出行秦州、韓州、肅州、慶州各地,每至一處都謝絕當?shù)毓賳T饋贈。后選任吏科給事中,逢京師地震,上書進言五件要事。不久,他受命監(jiān)察草場事務,查出司場太監(jiān)克扣糧草的奸跡,據(jù)此彈劾官員若干人,并上奏應辦好邊塞除弊興利十件事的條陳,都被皇帝采納。皇帝赴太后顯陵致祭的時候,他以吏科給事中的身份隨從前往,對禮儀中不合規(guī)之處多加糾正。后來征選太子屬官時,有人公開行賄受賄,遂上書直言,力論其害,被罷官。

呂應祥曾在鄭國渠首創(chuàng)辦谷口書院(現(xiàn)涇惠渠首碑亭北側),培養(yǎng)了兒子呂潛和郭郛兩位明代大儒,都是關學的傳承者。這方墓志銘,是呂應祥之弟呂應祿的,侄子呂潛請托郭郛為其叔撰文。郭郛的文章寫得非常生動,將一個孝悌、幽默、耿直、公正的長者形象刻畫得非常深刻,展示出呂氏家族良好的家風家教。

呂氏家族一貫重視文化。從呂應祿的墓志銘可以得知,呂家共有弟兄三人,應祥、應祿和應福。呂氏家族所處的木梳灣村,處于鄭國渠首,得水利之便,農(nóng)耕發(fā)達,是關中富庶之地。其父曾擔任給事中,半耕半讀,重視教育和文化的傳承。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熏陶下,呂家三兄弟從小喜愛學習。應祥在朝廷做官,民間稱作“都諫翁”;應祿與三弟應福都讀書不倦。應福早早去世了,應祿為了照顧家庭輟學。墓志銘中說:“使兩人得卒舉子業(yè),其成名當不在都諫翁下?!本褪钦f,如果應祿和應福都完成學業(yè),名氣不在應祥之下。后來,呂家還培養(yǎng)出子弟呂潛,也是明代的一位關學大儒。民間常說,“富不過三代”,“詩書傳家久”。歷史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財富傳承三代已經(jīng)算是不錯了,唯有文化的潛移默化才可傳承得更加久遠。歷史上只有孔氏家族、錢氏家族等以文化傳家的得以綿延,未見富貴傳承很多代,就是這樣一個道理。良好的家風,造就了呂家子弟積極向上、努力為社會作貢獻的良好品德。

墓志銘中說,應祿孝敬父母,父親非常憐愛他。父去世后,母寡居;長子應祥在外求學,不能照顧家里。應祿就在家種田,照顧母親。不辭勞苦,經(jīng)常做點小生意,以供養(yǎng)母親生活。其母去世后,他非常哀傷地辦理了后事,盡到了兒子的本分。應祿是個孝子,父母在世,能夠悉心照顧。特別是長兄在外求學,他主動承擔家庭重擔,難能可貴?,F(xiàn)在一些家庭在贍養(yǎng)父母的問題上,兄弟姐妹間相互推諉,生怕自己吃虧,結果讓老人心寒。當代社會,迫切需要弘揚孝道文化。

呂氏兄弟之間,相處堪稱典范。許多家庭兄弟失和,關鍵在缺少溝通交流、缺少互相友愛。墓志銘說:“少君晨出暮歸,都諫翁讓之,少君重觸翁怒,漫以戲語娛翁,翁大笑,座客亦大笑已。又相顧嘉嘆,謂有兄弟怡怡風。”應祿在和兄長應祥發(fā)生矛盾時,善于用幽默機智的語言來化解矛盾,這是人生的大智慧。一個家庭,不可能沒有這樣那樣的矛盾,核心是對矛盾的化解?;ゲ粶贤?,矛盾越積越深;互相爭執(zhí),難分誰對誰錯。應祿處理得比較好,一句戲語,也許是自嘲,也許是“老萊子娛親”,讓家庭關系融洽,何樂而不為?到應祿去世時,又給侄子呂潛說:你父待我很好,我的兒子呂濁像我,你多加照顧。又給兒子呂濁說:你的兄長呂潛是一個正直的人,你要聽兄長的話,我就死而瞑目了?!叭酥畬⑺?,其言也善。”應祿想讓父輩的和睦關系傳承下去,用心良苦。這樣的家族必定興旺發(fā)達。

在家族文化影響下,應祿處事公允,受到鄉(xiāng)人的尊重。明代陜西士大夫深受關學影響,以正直敢諫、胸懷天下聞名于世。其中,呂應祥算是佼佼者。應祿在其兄的影響下,性格豁達,善于和百姓一起相處,是當?shù)氐囊晃秽l(xiāng)賢。墓志銘說:“里中人無不愛慕少君者,每入市爭置酒邀飲,日常數(shù)席率盡歡至暮始罷去。”可見,應祿非常受基層百姓的歡迎。由于應祿為人正直、威信高,承擔了民間調解的職責,造福鄉(xiāng)里。墓志銘說:“自是里中人率以公直稱之,一有爭輙就質少君,少君面判某是某非,各當情實,其人輙罷爭。終少君之身,里中人鮮訟者。”在應祿的感染下,當?shù)氐陌傩臻g很少出現(xiàn)矛盾。在當前的鄉(xiāng)村基層治理中,應當充分發(fā)揮鄉(xiāng)賢的作用,讓這些人在化解矛盾、力行公益、鄉(xiāng)風養(yǎng)成等方面積極參與,社會必將更加和諧。

呂氏后人在先輩精神的傳承、熏陶下,重視教育,詩書傳家,孝悌和睦,造福桑梓,賢才輩出,備受好評。

作者簡介

姚海濱,男,漢族,陜西省涇陽縣人,出生于1977年1月6日,畢業(yè)于西北大學成教學院新聞系新聞專業(yè)。歷任涇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縣政府法制辦主任?,F(xiàn)任涇陽縣文學藝術界黨組書記、主席。致力于涇陽縣歷史文化的挖掘和宣傳,編輯出版有《涇陽歷代碑石錄》系列、散文集《遇見茯茶》《涇陽村落》等。

責任編輯:王順利/《新西部》雜志·新西部網(wǎng)





















讀取內(nèi)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wǎng)所有版權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